原生家庭的痛和喜,需要靠认知去化解

浏览:108 评论:0
2023-4-27 18:08:40 来自记账晒单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本帖最后由 拇指风景 于 2023-5-6 16:54 编辑

朋友说,她一直记得《知否》里吴大娘子说的“女子一出嫁,就是另一番天地了”。突破原生的束缚,放下过往,重新启航。

从娘家到婆家的角色切换,给了女子体验不同人生的机会,无论原生的家庭如何,在组建新家庭后,都有机会博一次不同的人生。

这不朋友从对娘家和婆家的不同生活方式的观察中,了解到一切结果或许早有注定,与其纠结不如投入时间让眼睛去发现,让心去感受,去找到当下既有条件下的光 ,去搏属于自己的另一番天地。

朋友说她们家都是女孩,没有哥哥弟弟,也就没什么重男轻女的情况,但不知道是不是没有男孩子的缘故,父母奋斗的动力好像也很少,只要当下能吃饱穿暖就很知足,没有往久远的打算。现在姐妹几个也都毕业工作嫁人了,父母算是完成了养育的任务,一下子没有任务傍身,生活苍白的连春风也吹出一丝涟漪,她很害怕这种状态。

朋友婆家是两个儿子,大概是面临儿子们长大结婚成家的压力,老两口很是努力地工作,从务农到自己做小生意到务工一直都奔走在路上,到现在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了,老两口还是闲不住,都各自找着工作在做着。说的是自己闲下来没事做怕生病,还不如一家人一起努努力再实现一个小目标(目前儿子在大城市买了房,公婆知道居大不易,虽常常调侃自己干一年的工资也买不了大城市的一个厕所,但也深深的相信有了小房子,大房子也会有的)所以老两口还在持续努力着。

两种不同的选择其实并没有对错,只是朋友从不同的生活状态,看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她意识到,人这一生是要做些什么的,是要有个努力的目标,有目标才会动力满满的前进,生活只有一次,任何人都应该活出些自己的色彩,做生活的主动者,不要被环境条件束缚,被生活裹挟着前进。

朋友说小时候不了解,为什么自己家里的东西明明那么多,但是到用的时候却总是找不到,经常要在找东西上花费口舌和时间。

明明有大大的衣柜,但是衣服却常常散落在床上;

明明有写字桌,但是书桌上却摆满了不用的东西,写作业的时候只能在爬在凳子上学习。

生活里的空间被物品占据,空间显得逼仄,但放着的物品却没能发挥它的使用价值,只孤独的存在在那里。

她察觉到儿时的家庭缺少了些对生活的管理能力,小到对物品的放置,大到对空间的利用。

朋友说小时候最讨厌别人来家里来,本来不富裕的家庭,还总是被街坊四邻来“免费借东西”,看到你家修正有剩下的沙子,水泥都想拿一点去用,父母却常常哑巴吃黄连的很少拒绝。自己家买了新的农具,总被别人借来借去,总有人来家蹭些便宜。

朋友说小时候羡慕邻居家同学的跳棋,也关注到同学对物品给与的珍爱,她转头才发现自己家也有很多好的东西,比如柜子顶上胶卷版本的西游记,它的外形很类似于现在游泳时的防护眼镜,是橙色的外观,左右有两个有放大作用的镜头,胶卷放在内框里,眼睛透过镜头,手转动胶卷棒,就可以手动的观看西游记的小片段,非常的神奇,但是她不明白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被束之高阁很少有人把玩。

小时候同学去找她玩,正值中午,她在炒土豆,刚倒上油,同学就惊呼“哇,你们家做菜放这么多油啊” 这么一句话在她小小的内心留下了痕迹,也埋下了节约的种子,她才知道原来自己吃的菜菜,要比其他人家的富足很多。

小时候也总可以有三三两两的零用去买辣条,才发现邻居家的小孩一年到头也不曾去过小卖部,但现实给她的反馈又是,自己家是个贫苦的家庭,很穷很潦倒,一些混乱的认知夹杂在过往里。

长大后她才发现,是那时候的家庭缺少了对既有物品的合理规划和珍爱,被外界的评论困着了手脚,总在寻求一些没有的东西,而看不到眼前物品的珍贵,一直在追求,从未有珍惜。

她说当她意识到这些曾经的美好被闲置她为过去的生活感到惋惜,也曾痛惜,她也深深的知道,所有的行为都是个人认知的产物,过往的生活无非是父母当时认知的结果,不需要去指点,只需要从里边去感受到爱和支持。她说小时候的她在原生家庭中,体验到了不被束缚的爱,很多事情她都可大胆的尝试,不被拘束。

当她开始认知的时候改变也已经发生,她意识到过往只会成为她的一部分,再也不会成为她的全部。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要做回生活的主人,从当下既有的条件开始,从当下既有的物资开始。把时间投入到所属以及所爱上,给予珍惜和珍视,不再被动的被生活裹挟前进,她要主动的人生。

现在的她,用账本规划生活,规划资产,那些过往的杂乱和无序,只停留在曾经的过往里。

111.jpg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