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简七理财 于 2023-3-26 17:19 编辑 01 美联储继续加息,银行危机能让其心软吗? 本周四(23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到4.75%-5%之间,符合市场预期。 这意味着什么呢? 美联储这次选择了「谁也不得罪」。过度加息会引起市场悲观,停止加息市场可能担心潜在风险,不如取个中间值,既能安抚情绪又能控制风险,还符合市场预期,皆大欢喜。 这次呢,美联储的态度有了些变化—— 一是持续加息可能会停止。 美联储加息态度有所缓和:声明中删除了过去八次声明中的「持续加息是适宜的」,改为「预计一些额外的政策紧缩可能是适合的」。 根据鲍威尔的解释,「可能」「一些」的字眼或许意味着之后不会「持续」加息了。 二是银行风险有限。 美联储对银行破产好像不太care,表示硅谷银行破产是一个例外,美国银行体系不存在广泛的弱点,有点安抚市场的意思。 不过,另一边美国财长还表示,不考虑扩大联邦存款保险的范围,又重拳出击给银行股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从美联储的态度来看,一切行动还是以通胀和就业为目标,别的都不太能阻挡加息的脚步。现在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薪资增长有些放缓的迹象,但通胀目标远高于2%的长期目标,劳动力市场也过于紧张。 所以,还得继续关注后续的非农数据和通胀数据。 不过,银行危机也让美联储关注到了持续的紧缩政策给金融体系的压力,如果因为金融体系问题蔓延导致了经济衰退,美联储表示手里是有工具应对的。 02 能覆盖各个角落的卫星互联网,是个啥? 最近,卫星互联网的热度很高,中国卫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大涨近80%。 这意味着什么呢? 科普一下卫星互联网—— 简单来说,就是把地面上给手机提供信号的基站搬到太空中,然后把互联网接进去,可以让互联网覆盖到地球各个地方,即使在无人区也不会失联。 要想建设卫星互联网,首先得往太空发射通讯卫星。不过太空空间有限,地球近地轨道最多可以容纳大约6万颗,坑位紧张,先到先得,得到就有「永久使用权」。 所以,现在有能力的国家都在抓紧造卫星,比如马斯克的「星链」计划要造4.2万颗。目前国外头部公司可以达到每天生产6、7颗卫星,我国目前已经有企业实现日产1颗了。 当然,要搞卫星互联网,就得做好前期高投入的准备,有机构估算,「星链」计划已经发射的卫星成本是6亿美元。 不过,我们国家是很支持的。2020年就已经将其纳入「新基建」范围,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工程。不少公司的投资方都有国资大佬的身影,各地政府也正积极设立卫星互联网领域的专项基金。 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主要有三个应用领域—— 一是6G的技术支撑。从2G到5G,最大的感受就是网速越来越快,而卫星互联网就有着广覆盖、低延时、宽带化和低成本的优势。 二是手机直连卫星。这样,即使在地面信号无法覆盖的地区,还有卫星托底,不用担心失联了。 三是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领域,我国航空、海事的通信普及率很低(我国机载通信普及率只有5%),有了卫星互联网相信能提升不少。汽车也是一样,如果在没有信号的地区出了问题,可以通过卫星进行检查。 03 人工智能越来越强,这些工作有点危险 最近,OpenAI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了一篇有关大型语言模型对劳动力市场的潜在影响的论文。 论文表示:对于约八成的美国人来说,他们至少10%的工作任务会受到大模型的影响; 约19%的人,其工作任务受影响的比例超过50%。 这意味着什么呢? 来看看会影响哪些工作—— 和编程、写作等技能有关的工作受影响程度较高,比如作家、数学家、记者; 而依赖科学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工作受影响程度较低; 完全不受到大模型影响的主要是体力劳动者,包括厨师、洗碗工等等。 另外,论文还对其他方面进行了分析。 在行业方面,数据处理、信息服务、出版业和保险等行业受影响最大;食品制造、轻工制造以及农林业支持活动的影响比较小。 收入和学历方面,高收入、高学历人群的工作任务更容易受到大模型影响。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AI可以完全自主完成工作,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因为研究人员只使用了简单的标签描述每个职业需要完成的各种任务,和现实情况有一定的差距,而且论文只涉及了模型能否减少完成工作的时间,不代表AI能完全替代人类工作。 这有什么影响呢? 总得来说,咱们暂时还不用担心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目前人工智能还只是个工具,处于弱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主要是模拟人的行为,做一些复杂的计算和决策工作,是一个计算平台。 AI目前仅仅是在思考速度上超过人类,思考质量上还远没有达到人类水平,这是我们独有的、不被取代的能力。咱们要想保持竞争力,一是能熟练运用AI的能力,二是要永远保持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