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艺荷大大 于 2023-2-9 10:55 编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其实就是个提前规划。 我原来并不觉得它有啥了不起,但当我开始尝试去做时,发现这个东西真内核。 开年做年计划,我大概心里有数,今年会花多少钱,又能赚多少钱。 每月做月预算,也就能大概判断当月的花销了。 这不是2月份刚开始不久嘛?我把预算做好,预支出4700元,这个月存2000的小目标基本就没得跑了。 1、预算怎么制定 我是在随手记账本上做的预算。 功能很强大,操作也很简单。 随手记神象云账本-2月预算 基本上按照自己固有的消费习惯做好分类(或者,如果你平时就用这个账本记账,已经分好类就直接用),按月度计划大致做支出预判就可以了。 我通常会采用以下3个步骤来进行预算制定。 第一步:粗略在大脑中扫描一下本月的工作生活安排,看有没有特别重大且需要花大钱的事件。 第二步:心里有个大概框架后,开始按照自己的消费类目一项一项计算。 比如饮食,以往常的情况来看,一个月500就够了,那这个月会不会聚会,是不是需要储备一些额外的钱来应急。 第三步:从头到尾复盘一遍,看是不是有做的不合理的类目,如果有,及时调整。 通过这3步,一个基本靠谱的月预算就算做完啦。 是不是很简单呢? 2、做预算有啥用 你可能有点不理解,该花的钱照样花,也不会因为做了预算就省下了吧? NONONO!这种理解片面啦~ 预算是一个大的消费方向,它确实不能让我们停止花钱,而是会为我们提供一个花钱的“心理标尺”。 这就是它最大的作用。 以我2月的预算为例,我在护肤品的计划支出是500元,那么这个数字就会时刻提醒我自己,在列护肤品购买清单时,把成本控制在500元以内。 要么先买紧急重要的那一样,要么就选价格低一点的。 当我在记账的过程中,发现消费进度已经在快速接近它时,就可以及时重视起来。 “会不会买多了?有没有冲动消费?这个东西真的适合我吗?......” 内心的弦开始紧绷,就不太容易漫无目的的胡乱花钱了。 在心理学上,有个“进度条焦虑”的说法。 换句话说,就是设定一个进度条,会造成一种紧张感。 当我们做了预算后,不断消费产生的总金额“前行”,就是个进度条的呈现,引发我们的情绪焦虑。 3、如果超支怎么办 当然,即便如此,仍然有可能会预算超支。 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呢? 接受现实,不要懊恼。 一味地责备自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不如把时间用来反思,寻找问题的答案。 用询问法不断追问自己。
找到最初的答案,为下一次做预算提供依据。 像我这个月,其实预算是超出了以往每个月的,因为这个月要搬家,要换季,需要置办各种小物件。 但是,做了预算后,我该买什么东西就心里有数了。 即便超出预算,也能在下个月快速调整,控制支出。 人的本质不是喜欢钱,而是钱给予人的自由。 做预算也并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它可以让你离财务自由目标更近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