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多赚5%+,医药行业的「尖子生」了解一下

浏览:67 评论:0
2023-2-4 22:40:01 来自生财有道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本帖最后由 简七理财 于 2023-2-4 22:40 编辑

大家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乔西~

这两天,又有两款国产新冠药上市了,按照最新的政策,这两款药会自动进入临时医保。

现在市面上已经有3款国产药、2款进口药了,国产VS进口的擂台搭起来了。

而且我发现,这次审批的可真够快的。

春节前提交的上市申请,节后就批下来了,看来政策上的支持力度蛮大的。

我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政策是只对新冠药开了绿色通道,还是对其所属的创新药都开了呢?

如果是创新药,是不是意味着有投资机会了呢?

于是我去研究了一番。

今天呢,就和大家仔细聊一聊~

创新药是什么?

国家为什么支持创新药?

有什么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及的基金,仅作示例参考,无利益相关。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01 创新药是个啥?

从零开始,一步步从实验室发现新的分子或化合物,中间经过动物实验、人体实验、临床试验,最后走进药物监管机构的大门,拿到批准的药品,就是创新药。

换句话说,指的是具有知识产权的药。

它们的目标一般是绝症和慢性病,致力于把绝症变成慢性病,让慢性病有治愈的可能,从而延长我们的寿命。

像我们现在常见的一些药,青霉素、胰岛素、降压药等,在刚研发出来的时候就是创新药,它们所治疗的疾病如肺结核、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在那个时候的致死率是很高的。

可以说,我们的寿命伴随着创新药的研发而延长。

对企业来说,研发创新药是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冒险。


一旦成功,收益也是诱人的——

企业可以在创新药的专利期(大约10-15年)内卖出高价,赚到尽可能多的利润。

比如《我不是药神》中的诺华格列卫,中国患者每年的药费一度高达30万,生产成本却不到1500元(216美元)。

之所以卖这么贵,其实是分摊了无数失败药物的研发费用。

那如果想避开这块成本,直接卖别人成功研制的药呢?那就是另一个细分领域——仿制药。

创新药的专利到期后,其他药厂就可以生产名字、效力、适应症等相同或趋同的药。

比如前段时间疯抢的布洛芬,你会发现有各种「姿势」的品牌,大部分都是仿制药。

和创新药相比,仿制药的竞争更加激烈。

仿制药企的疗效都差不多,就只能拼价格、拼渠道,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


02 创新药的起航

找资料的过程中,我还惊喜的发现了这张图——


你可以看到,这些年,创新药指数相比医药行业,有明显的超额收益,走势更好。

仔细看会发现,差距是从15年开始慢慢拉开的,这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

先来说个大背景——

我们国家的药企,大多以仿制药为主。

一方面,仿制药的效果相比创新药,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药效通常只有80%,有能力的患者还是愿意花钱买疗效。

另一方面,不少罕见病、慢性病的创新药仍在专利期内,无法仿制。

诸多原因导致国家每年要花大钱进口药品,补足国内缺药的「短板」。

但,进口药的价格太高了,很多人都用不起。

虽然国家会通过医保来降低药品价格,但一方面医保不能覆盖所有病症,另一方面,时间长了,医保的钱包也会撑不住。

从15年开始,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创新药的发展——

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药品注册、上市的重磅政策,提供了不少实实在在的支持。

图源:光大证券研报

最值得一提的,是常态化的医保谈判。

它能让更多创新药纳入了医保,既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购买门槛,也能增加药品的销量。

去年,国家又出台了简易续约规则,不仅审批变快了,降价幅度还小了很多,也体现了鼓励企业研发的态度。

除了政策上的支持,资本市场也提供了很大助力。

前面提到,创新药的研发动辄十几年,耗费几十亿,所以,要想研发下去,钱是个大问题。

特别是在长达十几年的研发过程,盈利谁都不敢保证。

这时候,资本支持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政策的暖风受到了一级市场的关注,掀起了一波融资热潮。

之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允许非盈利企业上市,18年也有了突破——

先是香港修订了上市规则,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19年初,上交所设立科创板也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这些创新药企有了更多元的融资渠道,也更有动力去研发首创药。

政策、资本的助力,再加上不少人才从国外学成归国,创新药指数在两年内指数翻了番,诞生出一批5倍、10倍股。


03 创新药为什么下跌?

不过,21年开始风云突变,创新药又走上漫漫下跌之路,一年内跌去了40%。

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行业竞争更激烈了。

创新药是个大家族——


最先「出生」的老大是FIC(First in Class),称为首创药,是第一个能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真正从零开始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路。

后面出来的都是它的小弟,称为快速追踪新药模式(Fast Follow),走大哥开辟好的路,在这条路上可能会进行一些小改造,比如改改分子结构。

以往我们药企的思路是借鉴海外已经上市的首创药,进行fast follow研发。

但由于研发壁垒不高,很容易出现热门方向扎堆研发的情况,简单来说就是研发出来的药都差不多,这样的后果是竞争恶化,产品同质,药品价格就会压下来。

再来医保谈判,药品价格又打了个(骨)折。

当然,药企也找到了新的出路,如果能把药卖到国外,这些问题不就不存在了吗?

但这条国际化之路也不是那么顺畅。

药品想出海,就要拿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通行证,这就阻止了不少企业的出海脚步,因为审批很严格:需要大量的海外临床数据。

既考验企业的研发能力,又考验资金能力。

当时成功案例极其稀有,市场预期也就没那么好了。

同时,美联储加息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由于不少创新药企是在香港上市的,很容易受到美国货币政策影响。

利率上升,股票的吸引力下降。所以,21年的时候市场不再追捧创新药企,股价也就跟着跌。


04 未来会好吗

前段时间,各只基金披露了四季报。

我发现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对医药出奇地看好,创新药更是被不少管理人点名。

为什么大家又重新看好了呢?我找了找原因,供你参考——

首先,是医保谈判常态化。

未来「国产替代」是个长期趋势,会有更多的国产创新药进入医保、替代进口药,加上简易续约规则,上市速度会越来越快。

2021年,谈判成功的药品里,国产药占比达到63%。

另外,医保缩短了创新药上市时间的要求,最早需要上市8年才能进入医保,现在已经缩短至一年半了。

而且从历史数据来看,进入医保的创新药价格趋于合理,大部分药也实现了以价换量,销售额是大幅增长的。

其次,创新药出海好消息不断。

虽然出海之路坎坷不断,但去年至今也是传出了不少好消息。传奇生物、天济医药都有产品成功出海。

1月15日,绿叶制药打响了今年出海第一枪,实现我国精神类药物出海的「零」突破。

第三,人口老龄化催生需求。

从更长远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阿兹海默综合症、肿瘤等慢性病或绝症的发病率也会越来越高,也会倒逼创新药的研发。

最后要提醒你的是——

创新药企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对于咱们普通投资者来说,不太适合投资单个公司,想参与的话,行业指数基金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我们有一个中证创新药指数,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个,用来反映创新药产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包含化学制药、CXO、疫苗等多个细分赛道的公司,目前估值水平也比较低。

市场上专门跟踪这一指数的基金,我筛选了规模在2亿以上的,放在下面啦~


港股创新药也有对应的指数基金,不过规模不大,加上容易受到汇率的影响,大心脏的朋友们可以了解一下,也放在表格里了~

最后附上一张总结图——


好啦,关于创新药就和你聊到这里啦,你还想了解什么行业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