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你表姐考上了咱这混山县的编制了,明年就调过来了。” 我妈满嘴羡慕的语气,对我又是深深的叹息,感觉这天大的好事没落到我身上真是让人死不瞑目。 “人家考两次,两次都上了,你就不能考一考?” 我无奈之下只能说:“考编太难了。再说我现在工作也轻松,也不差啊!” 我妈声音立刻提升了一个调“不差?你知道你表姐在这小县城多少钱一个月吗?” “多少钱?”我弱弱的问。 “7000,一个月7000。你呢,省会城市还不到这个数。人家是专科都到这个高度了,你呢,你大学白念了?” “妈,你怎么老说些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追求,我就挺喜欢我现在的状态的,干嘛非要我考编。” 接下来就是我妈的一通恨铁不成钢的说教,我在电话一端一副生无可恋的表情,每次和家人的通话,都要经历一遍考编不考编的折磨。 不过没关系再过两年我就没有资格考编了,不知道那个时候的老妈会不会放过我。 万般皆下品,惟有入编高。 为什么这么多人考编,为什么这么多人想“上岸”,究其根本其实就是对不确定性的焦虑。 尤其是疫情这几年,太多的不确定性让人感觉只有考编不用害怕被裁员,被辞退。 稳定的岗位,定时发薪,不仅没有996的煎熬,反而获得众人的艳羡。 工资可能不高,但足额的五险一金,高额退休金,成为了多少人的香饽饽。 于是考编就成了众多人的追求,有人考编七八年,有人却“上岸”又“下岸”。 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什么才是最好的方向。 我在公司见过每年都经历省考国考大小考的人,对于他们来说,现在的工作只是考编成功前依然可以养活自己的依靠。 我也见过同事考编“上岸”后,辞职时的兴奋和激动。再也不用经历每天996的内卷,再也不用体会年底没有达到CPA的焦虑。 今天,一直在考编的一个同事告诉我,早知道自己这个专业考编范围这么窄,就不应该报这个专业。 我哈哈大笑“这种事谁知道啊!” “你错了。”同事摆了摆手对我说“我小姨的孩子,今年考大学报专业的时候,专门看了哪个专业报考编制范围最广,岗位最好,然后才报考的。” 我愣住了,从考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谋划考编,考编不再是多一个选择的事,而是一条必经的路。 “有些小孩为什么一生那么顺,有部分原因是他们父母已经为他们做了选择,这个选择不一定对,但踩雷的几率不会大。”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我知道时代的变革让我们开始更多的思考,不是思考更多的可能性,而是思考更稳的确定性。 不是我既能也能,而是我只要仅要。 对不确定性的渴望超越了对多样性的追捧,顺“势”而为,可能是对时代的一种妥协,但谁又能说的清这不是一种聪明的迂回呢。 雨过天晴,一缕阳光懒懒的照射在我桌面的笔记本上,上面什么都没写,有点扎眼,我提起笔,写下一行字:愿每个人都得偿所愿,心想事成! 嗯,这下顺眼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