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是向行 于 2022-11-14 16:43 编辑 宝宝的奶粉又快没有了,婆婆叫我不要在网上买了,在实体店买她放心一点。 唉,听老人的。花钱的有主动权,我也乐得承让。 公婆是为数不多的还在用老人机的60后了吧,少了互联网的打扰我觉得他们才是明白人。公婆是公职单位的退休人员,老两口每月退休金比我工资还高。加上先生是晚婚,所以对我们很舍得花钱。尤其是宝宝,需要什么他们都会尽量帮了。 公婆退休后生活在大山里对物质要求不高,一个月花不了什么钱。所以公婆承诺:孩子你们尽管生,养和带我们老人全负责。你们生完了孩子想干嘛就干嘛去,后面的事情不用操心。 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一开始我和先生过意不去,可老人觉得我们的行为是在和他们划清界限有点不开心。所以后面我和先生理所当然就啃老了,自己挣的存着来养老不香吗? 我以为所有的老人都是一样的,可同事的经历让我懂得:有父母帮是平路,没父母帮是弯路!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却很累! 同事王哥月入2万,可是每个月都是一个子不剩。他和妻子在深圳安家,光是房贷都1万了。孩子出生后,双方老人都没空过来帮忙,所以王嫂就全职了。好在孩子上的是公立学校,学费开支小点。可是兴趣班也不便宜,所以王哥除上班外还得跑滴滴,整点生活费。 父母偏心,苦的是孩子。当年给小儿子买车买房娶媳妇带孩子。王哥作为老大自立更生,当时也承诺以后不需要王哥来养老,现在王哥老家的父母还时不时戏精上身,倒打一耙说王哥不赡养老人。懂事的孩子往往是得不到重视的,王哥为了息事宁人只能选择妥协,毕竟那也是自己的父母。所以,王哥每个月还得给两个老人寄去1600生活费。 王哥凌晨5点钟就在这个城市跑滴滴了,为的就是能在上班前多接几个乘客。自己不辛苦,孩子兴趣的班费用就会没着落。这或许就是中年人的无奈吧,明明很累却不能休息。有一次部门聚会的时候,王哥喝醉了突然就哭了起来。那时候我才知道,生活在大城市的每一个人都不容易,不管是高管还是普通的打工人。 同样是打工人,我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幸运。公婆不但明事理,还在人力物力上帮衬我们。我和先生婚后在家庭的开支也不大,每个月大家拿出1000块钱放到公共账户作为家庭的生活开支。之前以为不够用,可是每个月都剩下不少。每个月剩下的钱都基本存在夫妻共同账户上,作为备用金的补充资金。不得不说,记账会让婚姻生活提供数据支持。哈哈,我每次都会跟认识的人推荐这个APP,导致他们以为我是搞推销的。 每个月复盘账本的时候发现,我们大都是来往的交通费比较多。先生是来回一趟80块钱左右,我远一点来回一趟200--300块。我们每周五回家周日晚上回来上班,先生工作不忙的时候一周回去2次。 这就是跨城夫妻的生活现状。不是我们不愿意结束异地一家人在一起,可老人不愿意离开家乡,而家乡的工作机会又少,目前我们只能这样。趁着年轻,多存点钱,是为了孩子和自己以后打算,我和先生的社保还有两三年就满15年了,到时候再回老家也不迟。 公婆60岁了,还有力气帮我们看下孩子。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我们就必须回来了。如今有了老人的帮衬,我们的工资大部分都能存下来。市里的房子是公婆一直在供着,还有5年就供完了。车,先生放在小区里周末回来就开。加一次油可以开很久,加上他每个月有车补,所以这方面的开销也不大。我每次回家车都经过村边上的高速路,回家方便,也没有什么开销。平时吃住在公司,也没花什么钱。 最大的开销就是,给双方老人定期买点奶制品和衣服鞋子了。单身的时候我不喜欢住公司和吃饭堂饭,觉得单身的女生就应该有精致的生活。所以每个月在房租、吃饭、玩乐和网购上的钱都不少,虽然也在记账,可是从来存不下什么钱。 结婚后突然就存下了钱了,因为生活方式变了,对钱的执念也变了。也重新审视了自己记账和理财的态度,而不是单纯地消费记账。月底有多少就存多少,没剩余也不会往深处考虑。而今,每一笔开销都清清楚楚。每月除了记账复盘,也很会做预算。记账有异常的时候我们会反思,并及时做出调整。如果不记账,大概是不会清楚资金往来了。 除了我们夫妻的共同账户,我们还有一个宝宝的成长账户。这里面的钱除了宝宝出生、满月收到的礼金,还有他的生日礼金、压岁钱,以及我们夫妻每个月为宝宝存下的成长基金。 因为孩子在成长,我们各自每个月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100块。公婆也知道这个账户,所以给孩子的红包每次都不小。还有,每周我们离开家时,公公都会给我们一个利是,有时候是10块 ,有时候是20,寓意是顺利平安的意思。我们的背包里已经装了不少这样的红包了,也不打算拆开,年底的时候再一起存到宝宝的成长账户上。 我记账不是为了省钱,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把“收支”归类,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正在干什么,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花钱更没有后顾之忧。 记好账,用好账本,可以让我们不有条不紊地面对疫情之下的焦虑和压力。有了公婆的帮衬,已经随手记里的神象云各类记账本的加持,即使大龄晚婚晚育的我们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