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为什么会消费降级? 在职场打拼的第4年,我越来越感觉“卷不动”了。 从2020年的疫情,2021年的双减,2022年的乌俄之战,整个社会经济都很低迷,求职真的太难。今年的“金三银四”压根没有什么动静,每个人都想求安稳吧。 互联网原本是个年轻人向往的行业,到现在大家都战战兢兢,可能明天就会被裁员,只能时刻在不确定中挪步。 既然赚不到钱,那就想办法省钱吧,好歹,二十几岁的我们,也得生存吧。 此前,消费日报公布了消费领域的5大热词,攒钱、平替、理性、国潮、断舍离入选。 没想到,我们过上了以前看不上爸妈那种“抠搜”日子,不愿花钱,不想花钱。但我们跟父母又不那么一样,毕竟经过了互联网的熏陶,对生活品质的认知,早已回不去了。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年轻人,消费降级奉行的原则是,省钱不省生活,省钱不省品味,省钱不省体面。 我们省钱不意味着抠门或者不消费,该买的东西还是会买,只不过在购物的时候,会更考虑商品的性价比和使用率。 比如说,不会再买昂贵的面霜;不会再买很多衣服占衣柜;学会用网购平台的优惠,找到便宜的日用品;用自己做饭代替外出吃饭。 不得不说,当年轻人开始消费降级,爸妈可能都得叹为观止。 02 怎么适应消费降级? 消费降级,第一件事是,梳理账单,制定预算。 我们不能盲目地不花钱,很可能扣扣搜搜一整年,也就节省了20%,性价比一点也不高。 新青年主义,当然是对以往的账单进行梳理,看看自己平时喜欢把钱花在哪里,哪里可以有目的地节省。 如果你有记账记账习惯,可以看自己以往的账单。如果你没有记账习惯,支付宝和微信都可以拉账单,大致有个归类就行了。 然后再根据账单,进行合理预算。我自己2021年的学习费用,花掉了1万多,占总支出30%。在2022年,我就会有目的地节约,这部分预算控制在5000元。 现在,我每次看到心动的课程,都会缓上一缓。要么是用书籍代替,要么是自己找资料解决问题。反正呢,能抵御掉很大一部分的冲动消费。 消费降级,第二件是,降低每月固定开支的金额。 每月固定开支的金钱,无论你怎么省,都是要花出去的。如果不刻意降低,很容易占比过高。 举个例子,你每月都需要交房租。那么,你就得想想,是不是要换个便宜点的房子,这样每月就能固定省很多钱。 我在上海租住的一室一厅,房东涨价200后,也才2800元。这可比朋友租住的4000块公寓,便宜了1200元。 你每月都要交话费,就得想想看,现在的话费流量套餐是否够用,需不需要额外付费。或者说,每月套餐都会剩余很多福利用不上,这时候就要更换合适的套餐。 比如,我发现每月要交48元的套餐费,还需要额外买流量,不断被客服推销增加成本,甚至一度增加到78元。于是,做了功课,换成新套餐,每月固定29元套餐,流量也够用了。 03 消费降级的注意点 最重要的一条:不要用力过猛。 很多朋友一提到省钱,就想着把每天的吃喝省下来。说实话,我并不建议这么做。 说实话,吃喝上花钱最多的地方,就是外出下馆子。每次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只要我们把频次降低,其实这部分开销就能省下来,根本没必要对每天的饮食“动刀子”。 如果你之前有吃外卖的习惯,不要一下子全部切换,慢慢改变,先从周末的早中晚餐做起。 我们来计算下,假如每天外食,每人每天大概需要60元,即使是365天全勤,也才21600元,这可是减少了1095次意志力消耗,大大提高内心稳定,进而做更多赚钱的事,比如说,在随手记写稿子。 消费降级是一种积极生活的表现。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我们没有消极对待,没有破罐破摔,而是想办法去充实生活,充盈心灵,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来过好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