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5日,来自北京大学某课题组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2021年的博士、硕士、本科、专科月起薪平均数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中位数则分别为15000元、9000元、5000元、3500元,这份样本包括东、中、西部地区19个省份的34所高校,样本量2万多人,调查还显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月起薪最高,为10827元,其次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为7346元,第三是普通本科高校,为6043元,而如果是分学科门类来看,工学、理学和交叉学科位居前三名,分别为8341元、7909元和7838元,至于在高考志愿中受到热捧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并没有在收入上显示出特别的优势。 一、提高学历 伙伴们从上面可知,想要提高收入,自然还是要提高学历,因为硕士生为10113元,上浮73.6%,难怪近几年考研人数节节上升,与此同时,工学和理学收入较高,工学类主要是指技术专业,比如计算机、软件工程、土木、建筑、电气等专业,相对比较辛苦,至于理学呢,则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天文学、地质学、地理科学等基础科学,比较适合考研,从事科学研究,经济学和管理学,其实现在已经有点万金油了,所以并没太大的优势。 那这种薪酬在当下属于什么水平呢?本科学历其实在三四线城市,3-4千元的也比比皆是,至于一线城市,如果是重点学校毕业出来的,会高于这个水平,如我身边有位博士生,月薪1.2万元左右,而985学校出来的呢,大概能拿到8千元,普通本科生呢,大概是6千元,所以,(8000+6000+4000)/3=6000元,接近5825元,虽然这个样本较小,但这个平均水平还算是比较靠谱的。 二、学会记账
除了提高学历外,因为毕竟不是每个专业都需要考研,又或者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考研,我有位亲戚的小孩今年本科毕业,学的是大数据,本有志于考研,后来退缩了,如今已开始在实习,因此,大学生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学会记账,现在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们,可以下载大学生账本(现在创建还送20个香蕉贝),里面包含合理预算和每天的流水,父母每个月给多少生活费呢?比如是2000元,可以在这个范围内进行预算管理,每个月开支不要超过此数,如果超支呢,则要通过一些兼职收入来弥补,如此一来,对自己的收支情况非常清晰了解,相当于练手。
毕业之后,再进阶一步,通过下载标准账本来进行记账,这个标准记账更进了一步,包含发工资、买菜、坐车、购物、医疗等,各种收入和消费一目了然,月底我们还可以盘点月结余,例如小A的月收入是6000元,支出3000元,则月结余会有3000元,年结余有36000元,假如通过分析这个账本,小A对结余不满足呢,可以通过降低支出,或者提高收入来进行,前者可以通过延迟满足,减少拿铁因子,后者自然是通过寻找一些兼职,或者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找到更好的平台来进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