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大调的c 于 2022-1-9 11:56 编辑 01跟规划挂钩的,不是只有工作二字 这两天刷各大公众号,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谜语:去年没搞好,今年重新搞,年年搞不好,年年坚持搞。 谜底是:年度规划。 有没有感觉躺枪?大部分人可能第一反应这四个字并不与自己的个体相关,或者说个人总结及规划实际上不是私人的,而是指代个人在工作上,对于自己这一年的交待与下一年的交待。 联想出的场景常常出现在社畜人写不完的周报、月总结,以及年底就要抠头皮上交的新一年todo list里。 老板们的年终发言仿佛都是巨擘宏图,豪言次年就要比当下增长多少个百分点;但基层员工看不到这么长远,被要求做数据量化,也受制于“屁股决定脑袋”的岗位视野,不可能精准地找到业绩增长支撑点。 最后就演变成了拍脑袋。 前两日开总结会,总部大领导很生气,批评说我们12月底报送的业绩预估统计下来元旦期间有A万,结果只做到了A万的60%,偏差太大,每个小领导都被狠狠教育了一番。 于是像我们这种数据督导岗位的底部人员只能在下一级上报的数据里抽丝剥茧,判断一下水分有多大,自己凭经验再打个折扣报少不报多。 所以你看,职场上的很多东西,初衷都是好的,但层层执行下来,就会变味,脱离原本的计划。 比起我花上一整个月的时间在做年度工作布置,自己个人2022年的家庭年度规划,真的简单、高效、精准。 我只花了半小时就推演完了2022年,却比我的工作更让我有成就感。 在朋友圈晒出我今年的全年支出预算后,有朋友直接留言怎么日常吃穿用度能花这么少,我私发2021年的实际支出账单,她回复一句打扰了自己不配。 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少,但确实是相对同圈层生活水平的“少”。而且这些数字,已经历经了3年的时间锤炼,变得真实又生动。 02 从无到有很难,从有到优不难 大家被工作KPI搞怕了之后,有时像得了计划综合症,根本就不想再费时间考虑自己个人的年度规划。但实际上,因为家庭和个人是更扁平化的管理方式,自己就是CEO,所有的决策是直达终端的快准狠,我们就是第一责任人,反而容易比工作上的规划更见效果。 距离我从30岁开始决定做百万规划这件事,已经过去了3年。最开始我像很多人一样,根本不知道一年到底要花多少钱,第一年做的最多的事情只是单纯地记录日常开销和每月收入,形成最底层的个人流水数据。 三四个月过去后,自然就能识别钱在哪些领域可以再花少一点,才会下意识调整每月的支出预算,一边自己记账一边问队友每月大概的开销流水,相当于一个人记着两个人的账单,判断年底可能的结余率。 第一个整年过去,发现确实能结余10万后,我才正式把40岁前存够100万现金流的目标细化,同时拥有了宝贵的,属于家庭的开支账目。 这种感觉,就像在拼一个没有参照的拼图,最开始都是盲人摸象的, 你得从边角的简单地方慢慢着手,开始确实很慢,但随着拼图呈现的线索越来越多,渐渐往核心区域靠近,就会越来越快,迎来满目入眼的好风光。 我终于拿到了广角镜头,可以一览众山小;定的结余目标也并非镜中月水中花,它就是基于我们的实际收支所做的合理预估。 之后的账本,从1个人变成了2个人,我不再需要问队友每月开支,只在由他支付的场景提醒他及时记录,我们同步流水,就可以查看彼此的消费。 谁这个月工资发少了,还会跟对方开玩笑,要对方承担存款重任。 第二年,没有年终奖,我们省吃俭用,存下了第二个10万; 刚过去的第三年,我们存下了15.5万,扣除年终奖,不多不少也刚好存下计划中的10万。 是的,我早已不需要像2年前一样设置每个月的预算,全年一盘棋,我们家在日复一日中,像圆规一样,始终围绕中央的结余目标挣钱、消费,形成自动纠偏的条件反射。 很多花钱的时刻在365日的光景里它早已有了换算公式,但倘若一开始你不曾把这些记录在册,你不会意识到其实它们的定价权,不在商家,在自己手里。 03 战胜欲望,唯有更强大欲望 以十年纬度来看,3年过去后我们的结余率是序时进度的116%,今年,我依旧想挑战15万的结余,争取提前1年完成50万的目标。 而这个决定在2022年开年第一天,只花了半小时就一锤定音,这就是电子账本自带的科技赋予的高效。 我所需要做的,无非只是在年底的最后一天,伴着跨年的烟火把自己使用的神象云标准账本一键开启“账本结转”。 从第三年迈进第四年,无需重新设置账本分类,所有的场景早在过去的这1000天里被预设好;所有可能的大额开支已通过保险支出变成了一件可掌控的确定性事件;所有的临时性开支也通过预算设置留足了空间范畴。 支出17-18万有条不紊,收入32万-33万循序渐进,结余15万锦上添花。 并不是对花钱没有欲望,并不是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始终不心动,但是能战胜欲望的,是更强大的欲望。 渴望用十年的光景实现更好的生活,渴望做某个工作时不用把赚多少钱放在第一位,渴望陪伴家人的时候出行不用随身携带笔记本办公,渴望有时间有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就是更强大的欲望。 没有五花八门的投资收益倍增,没有动辄数万的副业助攻,没有拆迁卖地的一夜暴富,没有富二代的身份加持。如此普通的打工人,多幸运我还有个我们,如此普通的家庭,多幸运两个人能彼此形成合力,让今天比昨天更接近梦想。 记账这件事,于我而言的最大益处并非只是账面上漂亮的结余数字,而是我越来越相信,只要愿意,我们有能力铺陈纸笔,设计自己的人生轨迹。 我们能做到,相信你也一定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