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着一组图片,是把七普人口数据和六普人口数据作对比,红色说明人口流入,绿色说明人口流出。 2010年中国大陆人口13.4亿,2020年则是14亿,总量小幅增长,对人口增减影响并不大,所以主要是人口流动,存量搏杀,城市和地域间的内卷。 我拉几个典型出来,给大家分析下。 最没意外的,是东三省,人口大幅外流…… 越往北,越冷,人口外流越严重。 黑龙江全省负增长,连省城哈尔滨都没幸免。 之前上热搜的鹤岗人口外流15.81%,还不是最严重的,隔壁绥化和大兴安岭锐减超30%,几乎是断崖式下跌! 靠虹吸全省,长春勉强维持正增长,但吉林其他地区,全都大量外流,严重程度并不亚于黑龙江。 辽宁双子星保持正增长,其他地方一样乏善可陈。 从趋势看,大连也正在逐渐“哈尔滨化”,未来关外唯一能买的就是沈阳,还必须是市中心。 内蒙情况也类似,属于东北的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人口都在外流。 属于华北的乌兰察布和巴彦淖尔,则被呼包鄂城市群虹吸过去了。 虹吸力最强的还是呼市,其次鄂尔多斯,包头不太行。 所以内蒙人民要买房投资,还是只能买呼和浩特。 所有省区中,最令我意外的是贵州。 全省地市,人口全部正增长!省城贵阳人口大幅增长! 有人可能会说,就像新疆西藏人口也在增长一样,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生育因素影响很大。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西南三省区,民风相近,都是汉族占2/3,少数民族占1/3。 我们再看看广西和云南—— 能明显看出,对人口的吸引力上,云南不如广西,广西不如贵州。 所以西南三省区潜力,贵州>广西>云南。 但因为贵阳城市规模小、起点低,真要买房,可能是南宁>贵阳>昆明。 绝大部分中西部省区,都呈现出类似云南的情况——省城虹吸全省。 比如甘肃—— 山西—— 湖南—— 中国中西部省区,唯一能投的,就是省城。 有些连省城都最好别碰,比如昆明、太原,风险还是高了点…… 最好就在成都、武汉、重庆、长沙、西安、郑州、合肥这7座城市里选。 这个观点,力哥以前在很多文章里反复提到,但每次提起,都有人怼我,硬要说人口趋势会逆转,青山绿水的小城镇才更有希望…… 北京、上海、天津都出现了老城区人口减少,周边城区人口大幅增长的态势。 这不是人口外流,是因为政策打压和高房价,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买不起市中心贵上天的房子,不得不搬到近郊去。 最典型的是北京—— 除了城六区,其他区人口都大幅增长,特别是东边的通州、顺义、大兴。 说明北京整体产业重心,在逐渐东移。 上海比较特别的是崇明岛。 无论上海人还是崇明人,都没把崇明当上海一部分,除了种地和农家乐,啥都没有,年轻人毫无希望,持续外流…… 让我稍感意外的是,奉贤人口增速居然比金山还慢。 过去我一直说,崇明和金山是后妈生的,以后要再加上奉贤。 奉贤,别碰。 天津情况明显比北上要糟,不仅中心城区人口外移,连宝坻、宁河,甚至被寄予厚望的滨海新区,人口都在减少…… 海南人口增长显著,该趋势应该还会继续,以东北宁为代表的岛外移民,会进一步聚集在三亚和海口两个中心城市。 但海南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政策扶持,海南已经能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 如果正好社保能交到海南,大陆人去海南买房投资,不是不可以,但别对房价上涨抱有太高期望值。 相比三亚,海口依然是更合适的投资之选。 山东经济不像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差,除了泰安,都实现了人口正增长。 最牛的,无疑是浙江—— 为啥浙江随便拉出一座小县城,房价都比一些西部省城还高? 因为浙江人有钱。 其实咱中国人都挺聪明,也都很勤劳能吃苦,所以内卷才那么严重。 大家都如此,你勤劳肯干就不算啥优点,根本无法让你发家致富。 真正能致富的,是“靠海吃海”的浙江人有一种属于海洋文明的独特精神——冒险精神。 超额收益,本质上是风险溢价,是靠敢闯敢拼敢创新的冒险获得的。 上海、苏南、福建、广东的很多地区,也有这种冒险精神。 所以浙江不富,东南沿海不富,天理难容! wuli浙江YYDS! 其他省区的图就不放了,感兴趣的,关注公众号“力哥”,后台回复“人口”,能获得各省区完整数据。 最后,大家再看一眼全国总图—— 总结下: 1、人口整体上还是在往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东南方向移动。 2、胡焕庸线西北,人口还能持续增长的地区,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靠的是过去10年出生率依然保持相对较高水平。 3、胡焕庸线东南,人口进一步往省会为主的中心城市集中,省城对全省的虹吸效应明显。 4、省城之外,只有长三角和珠三角能形成大范围的人口聚集,其中长三角的范围比珠三角大得多。 一言以蔽之:孔雀东南飞,人口更聚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