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十一假期,三楼阿姨在我们家坐了一个上午,吐槽媳妇把她的一大袋衣服全丢了。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那天阿姨让媳妇把衣服寄回老家,哪知九个月的孙女太吵闹,媳妇匆忙之中挑了两套衣服,剩下的衣服都打包送给楼下清洁阿姨了。 这一袋衣服算下来也要上千元,有几件夏天的裙子,阿姨只穿过一两次。现在又不得不在抖音上重新置办新衣服了。 好在媳妇也通情理,知道婆婆不乐,赶紧微信上转了1500,表达自己的歉意。阿姨说,钱是转来了,她自己有点舍不得花。 1. 阿姨说起自家的消费观,真的有点颠覆常人的想象。 儿子17岁就去广州打工了,五年前自己开了一个小作坊,请了两个人,平时的业务都是自己亲力亲为。按阿姨的话来讲,这个作坊投入不多,赚钱效应还可以。去年一年的利润就是七八十万。 即便是日子改观了,他儿子夏天穿的衣服就二十几块钱,媳妇一次买三套,过了夏天,这三套衣服就全部扔掉。在她们家,衣柜里除了冬季好一点的羽绒服,其他衣服一件也没有。她们家的买衣原则是:每个季度买三套衣服轮流穿,一年四季都买新衣服,但价格基本都很便宜。 生活必需品不买贵只买精,图便宜幸福指数也没降低。日子不需要通过衣品来彰显自己的能力。 2. 阿姨说起自己的年轻时打工经历,也是一部励志片。 90年代,她和老公就到广州工厂打工,一开始月薪只有几百元,哪怕是这点钱,她们夫妻每个月也存400,一年到年底凑齐5000元,然后存个定期吃利息。 阿姨一开始在厂里做衣服,叔叔在厂里送货,厂里有些能换钱的物品,她们夫妻都攒起来,然后送到专门的废品收购站换钱。那个时候一个月也能多出几十元的收入,够她们一个月的水电费。 在厂里干了六年,她们又换了工作,帮亲开饭店的亲弟弟做事。 3. 叔叔是负责买菜,阿姨负责拣洗菜,切菜有专门的切菜工。 买菜是个技术活,阿姨的弟弟也很通融,每天的菜钱做一个预算,给姐姐姐夫一百上下的浮动。这样,叔叔就想尽办法去选择性价比高的菜,一个月下来无形又多了二三千收入。 我们在电视剧看到的是亲戚之间合伙做事一地鸡毛,而阿姨家是个例外,自家的弟弟巧妙地腾出一份红利给自家人。 就靠着这份工作维持生计,阿姨夫妇连续干了十三年,第一套在市区的小产房就是这么挣出来的。 4. 如今,阿姨和叔叔都回老家享受退休生活了。 叔叔每天就钓鱼,阿姨闲不住在学校找了一份半做半休息的活儿。每天上午八点去,中午十二点回,一个月工资1500元。 媳妇生了一个儿子,读小学三年级,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去年又生了一个女儿,坚决自己带,不给老人家添堵。 阿姨的儿子也很孝顺,每个月给二老2500的生活费,家里人情开支另算。 这大概就是幸福家庭的模样:一家人和和气气,父母和孩子都有自己的边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