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时常都在想怎么样才能挣更多的钱,攒更多的钱,可有时候事与愿违,越想攒钱越攒不下钱,心里很焦虑,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结合自身情况,总结了以下4种行为。 1、盲目报班,被割韭菜 这是我比较糟心的一件事,前几年在考职业证书和报培训班之间,我选择了后者。结果这个培训班,我只上了一个月,后面就因忙着工作而暂停了,培训协议上说三年内都可以去学的。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几个月后那个上课点就撤销了,三千多元打了水漂,还买了一堆没啥用的物品,想想就特别后悔。如果我当时选择了考职业证书该多好,后来想考也没机会了,这个证已经取消了。 2、捆绑销售的课程和会员 你本来只需要A,却因为价格优惠而买了A+B或A+B+C,实际上付出了比A更多的价格,却只用到了A的价值。 例子1:去年我报的某课程,一开始就只想着报一门的,只需要花一千元左右,结果看到三门连报只需要两千五百元,一咬牙就付款了。表面上看是省了五百元,但实际上却多花了五百元,因为对我实用的课程只有两门。 例子2:我前两年开通和续费某东PLUS会员的时候,因为套餐看起来很划算,就都增加了视频会员,价格自然是比纯PLUS年卡要贵一些。买的时候觉得套餐价真划算呀,但实际上这些视频网站我都很少登录,真是浪费呀。意识到这一点,今年续费时我就只续PLUS年卡了。 3、无计划的购物行为 中秋节前,先生说他想去超市逛逛,很久没有去买过东西了。的确,这几年我们95%的东西都是从网上购买的,很少在线下买。于是在假期前一天晚上,我带着两个孩子去了他公司附近的大超市。进入超市不过半小时,父女三人就装了大半个购物车,我目测已经超支了,不让他们再挑下去,买单的时候付了230.42元,果然超出先生的200元预算。唉,这要是我一个人去的话肯定花不了100元。 反思:去超市买东西时,同行的人越少越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多力量大啊,挑的东西多,花的钱也多。就像这次去超市我们就没有什么是非买不可的,除了一瓶洗发水还算刚需之外,其它的全是食品和饮料,不过是满足那短暂的口腹之欲罢了。 4、尽买一些使用率低的东西 像书柜里那些翻了几页或根本没翻过的书。像橱柜里那些许久都没用过的烘焙工具和过期了都还没拆开的食材、配料。还有疫情初期恐慌之下买的紫外线消毒盒等等。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挺节俭的人啊,没想到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的浪费行为。几十元、几百元、几千元,单独看确实不多,但是“小数怕长计”,长年累月,这些一笔笔的小数也能累积成大数。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