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简七理财 于 2021-8-8 21:49 编辑 晚上好,我是简七 今天想跟大家仔细聊聊新能源的话题,不仅是因为它最近越来越火,更因为它将会全方位、深远地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有小伙伴问,常看到碳中和、新能源这两个词,是一回事吗?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所以这段时间我翻阅大量资料,整理了这张图片。 制图:简七(点击可看大图) 我把财经新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热点、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相关指数,都放在了图片中,方便大家理解,欢迎保存转发。 在正式开始今天的内容之前,我想先分享对于这个投资方向的一点看法: 长期来看,这是一段关乎全人类命运的进程,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更清洁、更富足的社会,其中蕴含的投资机会无可限量。但这个「长期」,指的是10年、30年、40年...... 我们是否拥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分辨其中真正的价值? 而在短期,里面已经无比拥挤。你用朴素的直觉或许也能感知到,这恐怕未必是好的交易,更要小心被贪婪的情绪捕获。 无论如何,这值得我们花时间了解,一起看看吧。 *说明:文中提及的指数基金仅为示例,不涉及任何投资建议和利益相关。请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独立的投资判断。这也是我们努力做好科普的价值^^ 01 咱们先从「旧」能源说起,也就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自18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开始用化石燃料提供的动力,替代人力和畜力驱动机器运转。在这个过程中,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也就是说,要想发展经济,就要消耗更多能源,从而释放更多二氧化碳。根据历史数据测算,GDP增速与能源用量增速的相关系数高达90%。 所以,即使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活动已经对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极端天气灾害频发,最终会影响到我们自身,但也很难立刻下定「减少排放」的决心。 到上个世纪90年代,国际上开始商量,咱们一起想想办法缓和全球变暖的问题吧!同时呢,谁都不希望自己国家的经济因此掉队,所以一直很难达成共识,吵了很多年。 就像气候变化专家丁仲礼院士所说的:「排放权就是发展权。」 02 而中国在全球气候问题上,颇有大国风范。 2009年,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首次向国际社会确立并公布碳减排目标;随后的减排目标,也一直是超额提前完成的。 去年9月22日,习大大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到,「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就是「碳达峰」和「碳中和」,也被称为「双碳」目标。 碳达峰,就是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以后不再增加了; 碳中和其实也很好理解,「中和」就是正负相抵,也就是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负排放技术」等等努力,使二氧化碳的吸收能抵消掉排放,实现相对的「零排放」。 图片来源:《第一届青年科学家 50²论坛》 刘中民院士学术报告PPT 这个目标其实挺有挑战的。咱们国家经济体量很大,还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每年的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都在不断增长。 目前中国碳排放居世界前列,2019年咱们碳排放快达到全球的1/3了,每年100多亿吨。 欧洲国家和美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70到80年的时间过渡,而咱们从现在开始到实现「零排放」的碳中和,只有不到40年。 03 又要保证经济增长,又要实现「双碳」目标,时间还特别紧,怎么办呢? 可以分前端、中端和后端分别来看。 前端——能源替代 中国的能源结构特别不低碳——「富煤、少油、贫气」。 2019年的能源消费中,一半以上都是煤炭,煤、油、气这些「旧」能源,加起来占了85%。 而清洁能源,也就是使用过程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2019年消费占比只有15%。 这也是我们在后面会详细讲到的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未来得靠提升它们的消费比例,来减少整体的碳排放。 未来一段时间,煤炭仍然是重要的能源支柱。所以,能让同样多的煤有更多产出的技术(提升能效),肯定也是机会。 中端——能源使用 在能源的使用方面,首先是对「高碳企业」和「高碳行业」下狠手,这些企业和行业的特点是依赖能源进行生产制造,化工、钢铁、有色都是重要目标。 前几年的供给侧改革,就是给这些「高碳企业」去产能。接着从加大环保设备投入入手,使它们变成低碳、零碳企业。 所以,帮助高碳企业节能减排的公司未来也会很吃香。这类企业的名称里,经常冠以「节能」或者「环保」等字样,它们用自己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帮其他企业实现节能管理。比如,通过炼钢技术设备的突破带动钢铁企业实现碳减排。 再一个是交通行业,毕竟汽车尾气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各国政府都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淘汰燃油车,比如对新能源车实施补贴,刺激了新能源车销量高速增长。 根据规划,2035年以后,咱们国家马路上新增车辆都是新能源车了。 后端——能源处理 一个是能源的回收利用。像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如果能很好地融合,可回收的垃圾处理后循环利用,在环保和碳中和的双重加持下,有挺大空间的。 另一个,就要考虑「吸收」二氧化碳了。即使到了2060年,也仍然会有部分产业会排放二氧化碳,要实现「碳中和」,就得靠自然吸收+人工努力。目前这块在投资上的讨论还比较少,就不展开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负排放技术」,还挺有意思的。 04 说完「双碳」目标,接着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新能源投资。 看到这里,相信你也明白了,既要减少排放又要让经济、生活水平继续往前发展,秘诀之一就是发展出「又好又便宜」的新能源。 新能源产业链,细说的话内容非常多,每个模块都可以无限深挖。 简单划分的话,新能源产业主要就包括三块:发电、储能和应用。 我们一个个来说。 1)发电 主要是光伏、水电、风电和核电,水和风季节性比较强,核电的安全性又备受争议,所以市场比较关注的是光伏。 简单来说,光伏行业是把硅料做成硅片,再搞出电池片、组装成组件,卖给光伏发电站。整个过程中,会由新能源装备企业来提供设备和材料。 目前整个光伏行业景气度还是非常高的。成本逐年在下降,而且也不怎么受到疫情的影响,再加上主要国家对新能源的支持,全球装机量保持着高速增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咱们的光伏产业链配套完善程度、制造能力、市场规模都已经形成海外难以超越的优势。 长期来看,清洁能源将不断得以发展,化石能源将会在2060年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新能源有几个问题:不稳定、不持续 ,容易受到天气和气候影响。 就拿光伏来说吧,白天发电多,晚上发电少;夏天多,冬天少。 所以发展新能源存储技术,把高峰时段发出来的电存下来,就很重要了。 2)储能 新能源存储的方式有很多种,电池可能是最常见的。 市场比较关注的,是新能源车用的动力电池,比较常见的是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 比如特斯拉上个月发布的标准续航版ModelY,采用的就是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 但是锂资源比较稀缺,大部分储备集中在南美洲「锂三角」(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我国的锂资源十分依赖海外。 而钠资源只要有海水就可以提取,价格稳定并且低廉。所以如果能研发出性价比更高的钠离子电池,咱们国家的新能源车行业发展的自主性就大大提高了。 不过目前来看,钠离子电池还是很难替代锂离子电池。钠电池技术还不成熟,达不到电动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需要的能量密度,等到成熟并且实现量产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 3)应用 其中大家最关注的,自然是新能源汽车了。 从产业链来看,新能源汽车少了发动机等环节,这对咱们中国的车企来说是好事,因为发动机里头有很多专利绕不过,所以新能源车相当于把所有企业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也是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目前新能源汽车主要还是得依靠政策补贴,短期内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欧洲,都较难脱离政府的扶持。 所以相关公司的股价,每次都会随着政策的方向波动特别大。 随着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相信大家对于清洁的、智能化的汽车接受度会越来越高。 05 以上,就是对「双碳」目标以及新能源相关产业的一个整体介绍。 具体细分行业的投资逻辑,后续再做新的专题。希望可以给到你一个框架型概念,未来有新的发现也可以往里面加。 那么我们该如何投资呢? 如果有研究能力和时间精力的话,这其中一定可以挖掘出10倍甚至更高的牛股。但个股的筛选,以及买卖价格的把握,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太难了。 我更建议,三年以上不用的闲钱,用定投的方式,参与指数基金或者主动基金,并把整体资金比例控制在你可投资资产的20%以内。 为了方便你查找,我为你整理了相关的指数信息。这些基金在过去一段时间,已经有了不小的涨幅,请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资金规划,做出投资决策。 目前可供选择的指数基金包括但不限于: 「双碳」目标—— 中证环保产业指数、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指数 新能源—— 中证新能源指数 光伏—— 中证光伏产业指数 电池—— 中证电池主题指数 新能源车——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 你可以在中证指数官网(网页链接)搜索相应指数,比如: 就能找到跟踪这只指数的全部基金产品了。 这些指数之间,有不少的持仓都是重合的,走势非常相似,所以肯定没有必要重复买入的。 大家也可以给我留言,说说对哪个细分领域感兴趣,后续我们再进一步分享。 先聊到这里,如果觉得今天的内容有帮助,还请点个赞鼓励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