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sasong 于 2021-6-4 16:02 编辑 最近“躺平”这个词异常的火爆,所谓的“躺平”,就是表示网友不回应不反抗的一种心理态度,现在被用来表示当代年轻人看淡竞争之后主动追求低欲望生活的一种社会现状。 躺平学——如何更好地躺平的一门学问。 看上去好像挺“丧”的一个词,躺平其实是很多当下年轻人的心理期待,比如我们经常看一些鸡血的文章,兼职的渠道,但是落实到自己身上,还是躺下比较舒服,不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去赚更多的钱,而是赚钱了,也不过是为了有机会了能继续躺着。而且我们已经努力过了,还是买不起房,买不起车,结不起婚,与其辛苦的过一辈子,不如好好的舒舒服服的躺着,混混日子,这辈子很快就过去了。 先说一个观点,lisa认为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做勤劳的蜜蜂,谁都有选择生活模式的权利。 关于隔代的蜜蜂: 如果是父母那辈人,可能一辈子都是在做蜜蜂,他们辛苦的劳作,但是他们收获的蜂蜜也多,结婚买房买车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努力干就行了。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除非你非常的优秀,否则不依靠父母就能买得起房子,结的起婚的人,真的了了无几。所以作为隔代的蜜蜂,我们不想自己努力工作之后,还是没办法拿到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一个月几千块的薪水,和几万块的房价,对比之下,劳动获得的人生自由,确实让人没啥动力。所以到了我们这辈,好多蜜蜂选择不采蜜了,不劳动了。 极端一点的躺平者,每个月的生活费只用几百块。甚至一天只吃一两顿饭,消费可以压缩,赚一年的钱,花一年,花没了再去打工,奋斗也是穷,不奋斗也是穷,那奋斗还有什么意义? 但是越来越多的声音都在说,年轻人躺平是不对的。这种声音,一般都是社会的顶层,至少是中产,他们不理解年轻人的奋斗和回报不成正比的问题,只是希望这届年轻人继续和老一辈人一样去工作,接盘房子、接盘消费,这样社会才会继续繁荣。 一面是支持躺平的年轻人; 另一面是怕年轻人不接盘的资本; 好像为了完成资本的对接,媒体的舆论都在一边倒的打击“躺平派”。 但是lisa说句公道话,如果你真的躺平,真的信了这个不奋斗也能活下去的人生信条,以后就很难翻身了。 1、认真躺平的人,没几个。 我们看周围生活费只有几百块不工作,不上进的人,有吗?有!但是多吗?绝对不会超过你认识的人里面的1%,所以张罗着躺平的人,其实都是“嘴上嚷嚷”的人,他们也只是在泄愤。大多数人,还是普通的上班族。 2、谁在支持躺平?伪“丧”者居多! 我们在网上总能看到这种丧的不行的言论,但是实际上发出这种声音的人,其实可能都是在996,007,艰苦奋斗,用发生来泄愤。但是可恶的是,他们自己却是最努力的那一拨人,上学的时候你还记得上课不好好听课,然后每次考试都是一百分的同学吗?长大了之后,他们也是用小时候劝你一起上网一样的语气,拉拢你不要去奋斗,但是他们自己学的比谁都用工,比谁都努力。 3、真正躺平的人,可能都不屑于发声。 真正躺平了的咸鱼,是很难翻身的,我在抖音就刷过干一天工作,然后晚上包宿上网,没有固定据说,吃着泡面和红牛,不回家,不工作,干一天算一天的人,这样的人,也很多。但是他们都不想发声了,他们发声是为了啥呢?真正拥有躺平心态的人,早就已经超然了,不在乎这些别人的看法,选择在现实生活中躺平的人,肯能连网上说句话都觉得多余,他们也不想联系和影响谁,自己过舒坦了就行。 所以,真正受到这个词困扰的,就是普通人,他们不愿意996的努力工作,也不能彻底的放弃现在的工作,为了生活不得不去搬砖,每天都在摸鱼,混日子上班。赚的不多,但是也不想改变生活。 其实我个人认为,真的实现了财务自由,就可以躺平了,先认真的工作个10年、20年,有了资本,就可以用理财来生活了,没必要非得研究过上中产或者上层的生活。 也没有必要非得要求自己和配偶谁必须努力到哪个阶层。但是前期,还是要努力试试的,万一能翻身呢?最不济,在40岁退休的话,回归二三线城市,也要有一个基础的养老保障吧! 根据这个思路,设计了一套“早日躺平”的理财方案: 1、20-30岁期间,好好的工作,爬坡,学习技能,多几份工作的能力。每年存5万,10年下来存50万。 2、30-40岁期间,结婚生子,用财务的思维,打造财富的安全范围,然后每年存10万,10年存100万。 3、利用20年的复利思维,利滚利,在40岁的时候保证有200万元的财富积累。 4、选择一个4线以下的小城市,买1-2套市中心的房,然后出租出去,用理财收入和租金来供养下半辈子的生活。 5、也可以选择一个泰国、越南这种的国家去生活,用降维的思路,保证生活水平,还能躺平的更舒服。 用20年的时间,换取剩下的50年的生活,越早的开始工作理财和积蓄,你就能选择一个更好的躺平姿势,而不是躺一会,就要接到外界欠费的信号,躺也躺不舒服。虽然什么条件,都有资格躺,但我还是想躺的更舒服一点,你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