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舍得》让教育的真相振聋发聩,它对当代家庭在面对教育问题上出现的种种畸形心态进行真实写照,有极强的代入感。 它道尽了当下家长的真实困境,揭开了教育的真相,它不仅折射出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也影射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取向。 我们都曾有过南俪那样关于素质教育的美好初心,可惜不知不觉中渐行渐远,都变成了张牙舞爪的田雨岚,开始慌张,开始恐惧,生怕孩子落下别人半分,更承担不起孩子输给别人的后果。 承认自己是普通人,孩子是普通人,放过自己,放过孩子,接纳自己的普通,更不要把对于非凡超人的幻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有那么难吗?最夸张的是北京海淀的家长,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忍直视,孩子成了学习的工具,学习的机器。 培养孩子的标配是什么?一线二线的爸爸妈妈认为是家教,外教英语,出国游学,这个配置堪称豪华版。 三线四线城市降低了一个档次,属于基础版的。但是,外语、作文、奥数都是不能落下的,除了语数外那些,体育类的至少得学一个,游泳、跆拳道、篮球都是大热门。艺术类的也得学一样,小提琴、钢琴、古筝,至少也得挑一样。 很多家长觉得达不到这样的配置,孩子就会输在起跑线上。 看看我朋友家的小孩子这个暑假的预算吧:钢琴课300块钱一节,一共10节,就是 3000元。一次夏令营活动,共12天,据说对数学思维和英语口语有很大帮助,交费58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书法科目培训共8000元。口语培训表演2800元。 这样一算,孩子仅仅一个暑假,光培训就花费了21600元,这还没有算上全家旅行的费用,生活上的开支,以及父母亲上班在阿姨家寄饭的费用。 简直太昂贵了!怪不得网上热议:给你100万,你会不会再生二胎?很多妈妈都毫不犹豫选择了NO, 100万对于生养一个孩子,培养一个孩子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 分析其原因,主要就是以下几点: 第一,父母过高的期望 有的爸爸妈妈为了孩子的成绩,过度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一而再,再而三地逼迫孩子去学习。而且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太过迫切,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父母完全不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就强制性的给孩子报了很多特长班。 繁重的作业剥夺了孩子的睡眠,频繁的考试剥夺了孩子的娱乐时间,层出不穷的补习班特长班填满了孩子的休息时光。多么可怕的恶性循环! 第二,攀比心理的作祟 终于发现和我们那个年代相比,现在的孩子简直是“孙悟空七十二变”,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不仅会学习,还至少会一门乐器,小学的英语说的比大学生还要溜。 他们家钢琴10级了,妈妈就焦虑不已;他们家书法6级了,不得了,赶快追赶;他们家奥数得了大赛一等奖,太值得人仰望了……试想身边的朋友,一个赛一个的优秀,不断获得老师的认可,赢得各种各类的奖项,自家的孩子不仅会受到影响和排挤,自己面子上也过不去。 然后只能暗暗努力,悄悄向尖子生靠拢,这一种可怕的攀比心理,已经成了家长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执念。 第三,教育内卷太可怕 所谓内卷,就是优秀的下限无限提高,看不到天花板。很多从外地来到一线城市扎根的父母都是尖子考生,既有学霸过人的头脑,又有过硬的工作能力,这些父母的孩子,智商应该都不错,而他们的孩子也都集中在大城市里,内卷就这样开始了。 一线二线城市是教育内卷的主战场,可谓硝烟弥漫;也是教育焦虑的重灾区,为了孩子,天价房频出。许多天资聪颖,素养良好的孩子,只能排在班里中等左右的位置,与重点小学、中学擦肩而过。 这一切,对孩子来说无疑是残忍的,会给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沉重打击,给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造成障碍,同时父母的焦虑指数也直线飙升。 在这个教育内卷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守住自己的底线,向标配挑战,是摆在每个家长面前的课题。 这些用金钱打造的中国式标配,不知绑架了多少家庭,许多家长终其一生所努力的,就是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许多家长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为了活成别人眼中羡慕的样子,而别人羡慕的样子就是所谓的标配。 暑假马上就要到了,爸爸妈妈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给娃报班的行动,钢琴、儿童画、外教口语、跆拳道、游泳……德智体美必须全面发展。 这个暑假你准备为孩子花多少钱?孩子的标配,有没有绑架你的生活呢?欢迎爸爸妈妈们留言讨论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