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橙家菇凉0227 于 2021-5-11 20:34 编辑 我们的生活就像世界的协奉曲,由不同的音调构成,夹杂着不谐和音。这些音调既有甜美的,也有刺耳的;既有尖刻的,也有舒缓的;既有轻柔的,也有喧闹的。如果音乐家只喜欢其中一部分声音,他如何谱出最好的乐曲?——蒙田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深深的挫败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有些人蒙头硬闯,最后伤痕累累;有些人望而却步,原地等待;有些人则让思维转了一个弯,轻松解决了问题。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犹太人在一个小镇上开了一家杂货店,专门给当地的人提供一些日用品。可是,有一群孩子经常聚在一起喊:“犹太佬,犹太佬。” 刚开始犹太人觉得也没什么,但时间长了,心里总觉得有点别扭,有种被当地人排挤的感觉。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当孩子在喊的时候,他就冲出去吓唬那些孩子。孩子们也很聪明,见到他来就一哄而散,他一进门就继续在门外喊叫。 顽皮的孩子不懂事,又不能打骂?这个问题困扰了犹太人很长时间,后来一看到这些孩子他就有冲上去打一顿的冲动。不过后来,犹太人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等到孩子们又在外面大喊的时候,一见犹太人出来,孩子们正打算四散逃跑,犹太人却面带微笑地说:“从今天起,谁在我门前喊犹太佬,我就付给他5个硬币。”在场的每个孩子都得到一笔“巨款”,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第二天,孩子在杂货店的门前又蹦又跳,嘴里高呼“犹太佬,犹太佬。” 犹太人没有食言,很遗憾地说:“我还要维持生计,只能给你们每人3枚硬币了。”孩子们虽然不高兴,但是有总比没有好。 第三天,孩子只得到了1枚硬币。看着孩子们个个嘴里嘟囔着:“前天5枚,昨天3枚,今天还有一枚了,太不公平了。”犹太人依旧微笑着说:“我只能给你们这么多了,要么你们就别喊了。”孩子们气愤地说:“你以为我们会为了一枚硬币喊你犹太佬”。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孩子喊犹太佬了。 是什么导致我们抗挫能力低下? 当我们的需求得不到的满足或者达不我们的期望时,我们就会产生挫败感。随着我们生活阅历越来越丰富,认知能力的增长,抗挫能力也会逐渐增强。然而,却总有一部分人当他们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就会显得手无足措,是什么导致他们挫折耐受力低下呢? 1. 非黑即白的思想。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很容易走极端,固执的认为事情只有两种结果好的和坏的,很容易忽视中间状态。 2. 将事情恐怖化。这种人会夸大事情的消极后果,来加倍地折磨自己。 这会产生或增加不必要的痛苦,既会让人烦躁不安,还会导致惰性和自我挫败的行为,使人不愿走出舒适区。 为了提高挫折耐受力,我们需要挑战那些导致挫折耐受力低下的观念。《少有人走的路》书中说:完满的人生总是痛苦,然而你别无选择,否则你就谈不上活过。 知道了挫折耐受力低下的原因,我们应该如何驳斥这种不良思维呢? 1. 逻辑辩驳 。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思维检测表,写出自己的受挫过程,让自己清楚什么引发的挫败感,以便找出最有的应对方法。写出辩驳性陈述,让自己在挫折感重现时作参考,从而强化自己的正确看法;写下积极的行动,让自己能够有办法去解决能控制的问题,为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积累经验。 2. 行为驳斥。 置身于那些不舒适的事情当中,行动可以帮助我们征服这种不舒适。当身处困境中时,会让自己明白事情并没那么可怕,自己完全可以搞定。 比如小K因自己肥胖而受挫,想改变但觉得很难,在听取医生建议后决心控制饮食、增强体育锻炼,最终成功将体重降下来,获得自信。 3. 用目的引导思维 。以此激励自己改变认知,它的精髓就在于用最简单的形式问自己:我这样想可以让心情好起来或者达到目的吗? 结束语:你也学会向犹太人一样遇事学会转变思维,不是一味的驱赶孩子吓唬孩子,让他们变本加厉地做让自己头疼的事情,而是多思考,找出了解决问题最佳的方法,最终让孩子们放弃了先前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