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账讨论]

放水太猛,该不该赶快把钱投出去?

浏览:37 评论:1
2021-4-19 10:44:32 来自记账晒单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去年以来,各国央行为了刺激经济,展开了一场“印钞”大战。大水漫灌下,不少资产价格水涨船高,但通胀风险也紧随而至。
很多人都说,通胀环境下,现金留在手里风险很高,应该尽快变成股票、基金等资产,保值增值。
然而,近来“跌跌”不休的股票和基金市场,难免让人担心被收割。
一边是大水漫灌下货币贬值,一边是投资市场大起大落,我们手里的钱到底是尽快投出去,还是握在手里更安全?是不是只能在这两个选项中取舍呢?
01
这段时间,官方媒体和自媒体越说流动性泛滥,大家心里越紧张。倒不是紧张手里的钱到底要用来投资什么产品,而是这笔钱到底该不该马上拿去投资。
其实,“该不该马上投资”这个焦虑点本身就有问题。因为如果马上投资,可能会面临这样一个状况——被快速收割。
要知道,全球放水的结果,就是那些拥有资金和经验优势的金融大鳄,更能把握住机会收割财富。
比如,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个小牛市,感觉所有人都冲进了股市,流动性特别泛滥。
因为可以用融资融券的方式进场,也就是找券商借钱借券炒股。什么资金都能进入股市,流动性还不泛滥吗?
但其结果是,散户在几个月内,就经历了十几年才能走完的被收割过程。
很多人说,全球大放水,如果一直持有现金,不抓紧时间投资,那不就无法战胜通胀了吗?假以时日不就被市场收割了吗?
因为货币超发必然引起一定程度的通胀,但别人看准机会赚到了钱,提高了购买力,再把资产给买贵了,没赚到钱的人,自然就被收割了。这种财富缩水短期可能看不太出来,但再过10年、20年就非常明显了。
总之,全球流动性泛滥下,普通人如果盲目投资,就是让金融大鳄在几个月内割完几十年的韭菜;如果不投资,就是未来几十年慢慢地被收割。
02
难道普通小投资者和家庭只有被收割的份?我觉得大家的焦虑点应该是在这里。
但这个问题其实很吊诡。难道只有马上投资和不投资两种选择吗?难道只能在二元对立中寻求解决方案吗?
只能在二元对立中思考问题,其结果要么是被瞬间收割,要么是被缓慢收割。
就不能另辟蹊径吗?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靠谱的投资方案,无论未来是否放水、是否货币紧缩,都能让我们维持相对均衡、稳健的投资呢?
问题出发点错了,最终是很难得到解决方案的。
大水漫灌下,普通人要想不被割,应该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建立一套新的决策逻辑。
这个决策逻辑应该是,无论放不放水,我们的资产配置都应该跟全球各类潜力资产进行一定的联动。
比如,做资产配置时候,我们可以把中国、美国、欧洲的股市都配置一些,无论现在这些资产是高是低,都长期坚持定投,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受短期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
全球货币超发,资产价格上涨时,我们可以获得投资收益,不至于让通胀稀释了财富;
全球货币紧缩,资产价格下跌时,而我们因为资产配置足够分散,合理配置了保本性资产,可以分散风险,不至于一夜回到2015年股灾那样的排队跳楼的场景。
这种情况下,放不放水又有什么关系呢?
03
道理很简单,但大家为什么不能长期坚持资产配置呢?原因很简单,长期资产配置见效慢。
首先,它的优势见效慢,即使配置的某个资产因为放水上涨了,也不会让人瞬间暴富;
第二,它的劣势见效也慢,即使在大水漫灌中一下踩空了,也不至于让人落到自杀的地步。
资产配置不可能在短期内产生这样强烈的刺激,而我们人类普遍对短期刺激比较敏感,以至于无法坚持一个长期一定有好处,短期又能不受各种负面因素干扰的决策。
坚持不下来怎么办?树立长期理财目标。
资产配置不应该是为配置而配置,而应该是为实现重要人生目标而配置,比如养老、教育、医疗。
如果大家现阶段没什么特别的目标,至少可以把养老作为一个目标,长期坚持。最好还能借助没有什么流动性、不能随时随地把钱取出来的强制储蓄手段。
这样无论放水也好,缩水也罢,我们都不会因为短期的投资环境变化,而难以坚持资产配置,或是作出其他不理智的投资行为,这样反而不会那么焦虑了。
写在最后:
生活中,我们之所以会有很多纠结,很多时候是因为陷入了二元对立的决策框架。
比如,当我们问出什么事情“该与不该”的时候,其实已经掉进二元对立的陷阱了。如果可以跳出这种思维方式,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来思考,很多问题其实我们自己就可以解答。




作者简介:


孙明展,候选北美精算师、国际金融理财师、中山大学金融系、统计系专业硕士导师、创必承创始人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