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方法有很多种,这些年也尝试了不少,但是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情况数来数去,还是基金最为适合我。看到大家最近都在晒收益,忍不住也打开软件了看看:累计收益162.42元。我好意思说我学习关注基金好几年了吗?事出有因,为什么别人能挣一辆车,我连个车轱辘都不够买的呢?我分析了下,有这么三个原因。 一、频繁操作,高买低卖 在新手入门时,听到这样到一课:买基金一定要用闲置资金,最好是3到5年都不会用的钱。 这样的一句话,我只要读到关于基金科普文章,几乎每次都能看到。刚开始还是提醒提醒自己,后来再看到直接一目十行的跳过。事实证明,我只是懂得道理,并没有遵照执行。 我是每周定投,每次在我坚持到一年的时候,就有突发事件需要花钱。比如去年,好不容易基金漂红,我小姑子要闪婚,我们需要随个大礼。自从买房后,我们几乎月光族,这钱怎么办?左思右想只能卖基金。我还安慰自己,反正没赔钱,其实摊上时间成本,我怎么可能有赚呢? 基金不同于股票,如果是定投它更需要靠时间来拉低成本,频繁操作是最为忌讳的。 二、定投数额安排不科学 前两年是我经济比较紧张的一段时间,每个月花费都是赤字,没什么结余,但我又迫切想要存钱。便选择了定投基金,想要强制性存钱。起初是看着存下了,可我自己也清楚,这并不是闲钱,而且是日常应急的钱。所以到了真有意外情况出现,我只好杀基救急。 结余较少,又想定投基金,没有什么好办法吗?其实很简单,减少定投金额,不要打肿脸充胖子。比如,我之前拮据时,我还大胆的每周定投400元,一个月光基金就得拿出来1600元,钱不够了,还拆东墙补西墙。知道这样不科学后,结合我现在的结余,合理调整后,每周定投300元,虽然只减少了400元,但也感到宽松不少。定投更有了动力而不是压力。 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当年和我一起接触理财的小伙伴现在好多都当老师开始办理财班了,而我还是那个曾经的我,除了知道些基本常识和小白也没什么两样,这几年没有丝毫实质性的进步。 接下来实战继续,理论也要跟上,书继续读起来,大v的文章继续读起来。光说不练假把式,给自己实际情况精确到具体学习内容上。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读两本基础书,夯实基础知识。第一本就是重读银行螺丝钉的《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因为钉大这本书的写作风格比较通俗易懂,对于一些基本的讲解知识比较好接受。这本书我以前读了两遍,但是市盈率,市净率这些概念怎么换算,数学盲的我忘记了,需要重新捡起来。第二本是约翰.博格的《共同基金常识》。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书里面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专业技能,最好以定投的方式投资于指数基金,摊低成本,熨平波动。同样的看着浅显的道理被名人一说就是不一样。这本书一定安排进来。 关于文章,现在关于基金的公众号很多,好多是我关注了很多年的。作者都是很匠心每天都会更新包括每日行情的分析,他自己的操作变动等等。而且篇幅都不是很长,利用很少的时候就能通读完一篇。每篇介绍的内容不多不至于学习的时候填鸭式灌输,产生厌学情绪。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即使网上现在有很多付费就可以跟投的课程。但是最后和最好的路还是要自己走,打牢基础,做自己的主理人才是最终的目标。 不奢望自己能当老师,只求的挣点零花钱就好,当然也希望我的基金以后也能大吉大利,挣个摩托车出来。 小伙伴们,都是怎样坚持买基金呢?中途有过放弃吗?欢迎留言一起讨论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