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家大女儿大学毕业,工作找了不少,但总找不到称心如意的。 舅舅舅妈两人还挺疑惑:“十年寒窗苦读,一个大学生出来拿着3000多工资,还不如我俩高一个月赚1万多,这学历咋这么不值钱?” 二女儿即将上小学,夫妻二人天天起早贪黑赚钱,想尽办法,想买下一套学区房。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削尖了脑袋,学区房的高额房价依然让人望而生畏。 那么贵的学区房,到头来就换来大白菜一样的学历吗? 这究竟矛不矛盾? 一、资源分配的不均,优质教育依然稀缺 B站有一部《人生7年》的纪录片,源于1963年BBC开始追踪一群伦敦7岁的孩子。孩子们家庭背景各不相同。 从高级贵族学院到普通学校,再到福利院。每隔7年拍摄一次,看孩子们一生的改变。 看完之后真的太扎心了。 年幼7岁时,大家都是可爱的孩子。不同的是,普通孩子讨论玩什么,性格腼腆;贵族人家孩子开朗活泼,看每日金融时报,因为上面有孩子的股份。 此后这群孩子一直到56岁,有人拼命努力,最后依然穷困潦倒;富人家的女孩早早得了病,但因为优渥的家底,始终过得不错;家道中落的贵族男孩,从天真的小男孩变成了疲惫的老年人。 我看完最大的感受,是优质教育资源,太过重要了。富人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贵族孩子很小就能接触丰富的外界,各类生活体验。孩子的眼界不会囿于每天放学后那一块电视机,因此一般的富人孩子,都成长的很不错。 这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哪怕如今这时代,大学生似乎如同大白菜遍地都是,可每年考上大学的,也不过800万到1000万,而我国可有至少14亿人口。 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有学历崇拜。谁学历高,未来工作好找,相应获得的工资还是权利,社会资源都会更多。 可优质教育资源始终是稀缺的,不会因为考大学的人增加而相应增加。通过学历跨越阶层,也是个很不容易的事。 很多家长只能用迂回的方式,让自己购买学区房为孩子的未来铺路。希望未来孩子能跨越阶层。 知乎有一位网友说:学区房的存在,是给父母的努力奋斗添加助推剂,实际上就是拿后代的未来,助推初代的奋斗。 二、为什么学区房值钱,学历不值钱? 如今哪怕国家说明,让大家就近入学,但是每个人都能就近买房吗?当然不可能。有钱人比你出价高,那他会率先获得就近买房的机会。 因为学历代表着劳动力,学区房是资本的其中之一。 劳动力怎么拼得过学区房? 资本是上一代的智力,教育,工作经验,和学历的凝结;学区房只是为了未来做的一次投资。这个级别几乎没得比。 听起来其实比较悲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生育,因为有学历没资本,买不起房,更别说学区房;中产有一定资本,但未必能长久下去。只有既有学历,又有资本的人,他们才能走得更远,并且把社会更多优质资源都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家里有资本但没学历的人,可能会通过某些手段,挤走有学历但没资本的人。这是社会的不公,却也是进步的必然。 但这不意味着,人生没希望。 虽然总是有不公平的事发生,但人的幸福和成功,不是学区房就能简单粗暴概括的。也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用金钱全部衡量。 前阵子有个新闻,卖猪肉一家人,女儿因为有跳舞天赋,一路跳上了央视的舞台。万事没有绝对。 大家都有各自的人生,把自己的人生过好,已然是很优秀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