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简七理财 于 2021-3-27 23:00 编辑 这段时间,市场跌得令人发慌。身边的朋友都在抱怨,前段时间投了一波基金,感觉自己马上就要自由了。这一下子吧,就回到了解放前,本金都快亏没了。 有个朋友给了一个很有趣的想法,他说最近每次大跌,他都选择把眼睛闭了起来不看账户,然后埋头读书,往往都有不错的收获。 最近在读霍华德·马克思的《周期》,书里提到成功也是有周期的。 在初期获得成功未必是件好事,因为人碰到一个上涨的市场赚到了钱,会觉得自己是投资大师了,往往后期遇到风险时就手足无措。 “不要把你的头脑很牛和市场很牛这两件事搞混了”。 这段像不像最近遭遇市场毒打的你? 上涨时我们往往心不定,总想着看收益,那么下跌时不妨耐心一些,沉下心来读读书。 所以我们征集了编辑部同事们,他们在大跌时选择读的书,希望能在最近这段时间,给与你一些启发与陪伴。 《苏东坡传》 推荐人:语馨 作者:林语堂 译者:张振玉 大跌了,感到难过?这时候你需要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带你走出阴云。 而苏轼,简直是不二人选。 唐宋八大家之一、“全才式”的艺术巨将...扒开华丽的头衔,你会发现,苏轼的人生可谓一点都不顺,从政生涯屡次被折、被贬,流放到疟疾横行之地,常年不能和妻儿团聚。 这本《苏东坡传》,作者是林语堂。他早年留学海外,曾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是学者,是翻译家,还曾是清华、北大、厦门大学的教授。 我们常说,学艺要跟对好师傅。这本林语堂阅览了上千上万的资料,结合自己的人生体悟,从而凝结成的书,很值得一读。 你会发现苏东坡哪怕经历逆境,对生活的热爱却没有减少半分。他依然喜欢美食、交友、游山玩水。会认真品味生活的点滴,为一杯茶一处景写词作画,因为一口绝妙美味而喜笑颜开——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我们努力挣钱,学习投资理财,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去生活,不是吗? 市场下跌,那就稍稍离它不要那么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思考,快与慢》 推荐人:小天 作者:[美]丹尼尔·卡尼曼 译者:胡晓姣 / 李爱民 / 何梦莹 在快节奏的生活下,《思考,快与慢》是一本,可以让我冷静下来细细品味的书。 作者卡尼曼,把人的思维系统,划分为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往往依赖直觉,让我们进行本能、下意识的行动,往往行动速度较快。 而系统2,需要我们主动控制,往往更慢一些。 平时,身边总有想要一夜暴富的声音存在。这可以理解,毕竟系统1对于我们的行动和思维,有着绝对的掌控力。但在系统1的控制下,往往会有着决策失误。 这就需要唤醒系统2来出面解决。在生活中,很多事情慢下来,冷静思考一下,或许可以避免很多的偏见和失误。 有一句话古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论是投资理财,还是待人接物,把系统1和系统2,进行有效地合作,代价或许更小,效果也可能更好。 《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 推荐人:suri 作者:[美]查尔斯·金德尔伯格 译者:叶翔 / 朱隽 金德尔伯格梳理了1816年-1988年历次金融危机,并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展开: 尽管每一次爆发的金融危机,都有其特殊性,但危机爆发的过程却是基本相似的。 首先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投资者的投资热情随之上涨; 此时投资者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地产、股票等资产领域,而不是用于生产,并且期望从资产价格的不断上涨中获得短期利益。 之后会看到,资产价格不断上涨、信贷供给增加、市场信心暴增、消费支出快速上升,整个社会都处在明显的亢奋情绪里。 当资产价格上涨到最高点,一旦某个环节出现“资不抵债”,市场的恐慌情绪就会随之而来,恐慌情绪不断被放大,资产价格加速下跌,泡沫破裂。 最后,市场信心难以挽回时,崩溃式金融危机就此爆发。 人们总是过于乐观,认为错误不会再犯,然而“历史不会重演”。 归根结底,相似的不是历史,而是人性。 《周期》 推荐人:小丝 作者:[美]霍华德·马克斯 译者:刘建位 在生活和投资中,我们常常希望能做个“先知”。 比如,早知道熊市要来,我应该在股市5000点的时候就清仓;或者,早知道房价涨这么多,十几年前我就该买房;或者,早知道互联网行业现在这么兴旺,20年前我就该去淘宝。 在遇到重大选择的时候,我们总想开启上帝视角,或者至少是聪明人视角,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 《周期》的作者霍华德·马克斯,就是这样一位聪明人。 他是和巴菲特、索罗斯等齐名的投资大师,曾多次准确判断了资本市场的重要趋势变化,预警了好几场金融危机。他不定期撰写的“投资备忘录”是华尔街人士的必读文件,连“股神”巴菲特都是他的铁粉。 霍华德·马克斯把自己的50多年的投资实践经验写成了这本《周期》,主要是通过了解一些事情的周期变化趋势,帮助大家在一个高度不确定的世界里,做出更好的选择、提高胜算。 什么是周期?四季变换,春夏秋冬每年重复发生,这就是典型的周期。而在宏观经济中,会有繁荣、萧条、衰退、复苏四个阶段,这一组事件循环,反复地发生,也是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