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开研讨会,一个陌生号码打进来。我扣了没接。心里嘀咕:卖房子的? 又连着打进来两次。 接起来是个女声:唉呀,你到底是63号还是68号。地址不准确,你又是寄的樱桃,收不到你要投诉我,送到坏了你还要投诉我,你说这算谁的? 啥啊,半天我才反应过来,是快递员啊(女快递员很少见吧)。我说:什么63号,68号。我没听明白。 她又开始抱怨,语气非常不好:你看,寄快递也不写正确的地址,找了半天也找不到。真是的!我一下子就很生气,我很想凶她一顿,告诉她你只是牢骚满腹的抱怨,就能找到地址?跟客户联络,确认正确地址,难道不是一个快递员应该做的工作吗? 在我开口之前,我改变主意了,我只问她:然后呢? 她一愣,停了一会说:地址不准确。 我又说:然后呢? 她说:你得告诉我准确地址。 我说:好。 地址是: 她很快就把樱桃送来了。找到了地址,樱桃也好好的,更没有投诉什么的。 这种情形熟悉吗?有很多人遇到问题时,一定是先抒发感受和发泄情绪。愤怒的,抱怨的,不甘的,焦燥的,等等 可是,当这些情绪抒发完毕时也没有解决问题,还是要去面对困难寻找解决方法。而抒发情绪的时间、精力都浪费掉了。如果在职场,就不仅仅是浪费时间这么简单,甚至是会对职业发展,个人形象,未来合作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2 十年前。有两个女同事给我留下极深刻印象。一个较我年长许多,一个较我年轻几岁。两个人都是职场精英,口齿伶俐,办事利落。年长的王姐负责销售,销售总监;年轻的小张负责人事,人事专员。我是那个传说中的路人甲,销售助理,人轻言微。 我们公司的一把手,是教师和销售出身。具备了能讲和能忽悠的双重能力。又加上是首次创业,每一个入职的人员他都情怀+高薪讲得很满。尤其是王姐,是我们老总的多年好友和搭档。王姐手中握有大量重量级客户,是决定公司命脉的关键人物。 当公司筹备期结束,正式进入经营,发了首月工资后,出现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王姐失踪了! 我们老总的电话一律不接。老总在公司蹿进蹿出的,就是打不通这老姐的电话。老总说让我打,我挺奇怪,我一个大头兵,她能接?竟然接了电话,并且放出话来,不提薪,不把职级晋到最高,就不来上班了。 她用“拿一把”、“玩失踪”的方式表达和发泄她的情绪。而不是找老总沟通,解决她问题,提出她的诉求。 小张,对工资也不满意。(各位看官不要问我为什么当时不说好,很多公司是不发offer的)。她的做法是直接去办公室找老总谈话。 从老总办公室出来,小张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的愤怒我要让他知道。 其实,我也觉得工资挺低的,但我即不敢玩失踪(失踪了估计没人找),更不好意思找领导谈薪资(总感觉是问领导要钱似的,张不开嘴)。只能安慰自己:好好工作,等有经验了,公司发展上轨道了,工资就上来了。 如果把我们三个人的处理方式分类:王姐的方式只表达不满的情绪;小张的方式认真谈一谈如何解决问题;我的方式最无能,在没有表达情绪的资本时,老实干活。 王姐这种方法故技重演的三四次,每当遇到问题,不是第一时间解决,先发泄情绪,再说事。“玩失踪”的方法又上演几次。终于在一次在她假装跳槽时,老总顺水推舟不再留她,其实这时老总身边已经积聚了一批人才,不再只依靠王姐。 后来王姐又跟几任老总合作的很不愉快,都是一开始说得特别好,最后不欢而散。我认为与王姐只愿用情绪来代替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很大关系。 小张在公司时间不长也离开了。但经过几次跳槽,用她的话说是“要炒作自己”,每次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诉求,行就干,不行就撤。从不啰嗦。现在也是一家集团公司旗下分公司的总经理,持有股份,收入颇高。我挺佩服她的冷静和理性,拎得清。 其实,我也算是先解决问题的人。既然觉得工资低,又不愿用谈判的方式去解决问题,那就用老实干活、提升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时间一久,这里不给我解决,也总会有地方解决。 3 如果说解决问题是目的,负面情绪的发泄一定不是途径,只是消耗。 如果同事是情绪发泄类型的人,你们的合作是灾难。跟他打交道的过程是接收垃圾的过程。效率低下,心情烦乱。甚至擦抢走火,你也进入情绪的发泄模式。往往一个糟糕的团队,就是从发泄情绪而蔓延的推诿、敌对、牢骚、抱怨等情绪而起的。 如果一个团队所有成员只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效率会大大提升,内耗会大大降低,团队也会成为一个简单快乐的团队。 如果你的领导是情绪发泄型的,你总会莫名其妙多挨不少骂,甚至是一头雾水,又不敢说:老大,到底你要说什么呢?我到底犯了什么错? 如果领导是解决问题型的,一定让你知道到底错在哪里,如何改正,批得心说诚服,罚得哑口无言。 如果你的下属是情绪发泄型的,你在布置任务时,总觉得会有阻力。他会有各种情绪:凭什么我干的最多?最近累得快死掉了。你在批评他时,他会表现各种委屈,而不是思考到底如何工作做得更完善。你在提醒失误时,他会找出各种理由来证明他的无辜...... 如果你的下属是解决问题型的,他的回答总是:“好的,我马上去办”。“这个是什么什么原因,但我一定解决好”。“保证完成任务”。“下次一定注意”......而且他下次真的会注意。这样的员工,让你心情舒畅,他也干得如鱼得水。你恨不得把所有看家本领都教给他。 当然,如果涉及你的合作对象。你要注意辨别,也许他的情绪发泄是为了施加谈判压力获得最大的利益。 但是如果合作对象是情绪发泄型的,除非他是甲方。即便是甲方,有事说事,也不能以发泄情绪来代替问题的解决。不然,一旦可怜的乙方翅膀硬了,就把你踢开了。因为,毕竟向往快乐,远离郁闷是人的本能。 总之,无论是处于哪个位置,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就不至于偏离大方向,不会让情绪左右自己。 当对方先发泄情绪时,也不要受其影响,避免陷入到同样的情绪模式中,不断的问他:然后呢?然后呢?让他快速进入问题解决解决的环节,节约大家的时间,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团队协作感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