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yanna 于 2019-12-19 22:12 编辑 【高以翔事件引发的思考:普通人猝死保险会赔吗?】 前不久,一条新闻引发了大家刷屏式的惋惜和悼念:演员高以翔在录制节目过程中晕倒,经抢救无效因心源性猝死去世,享年35岁。事实上,类似的事件近年来并不鲜见:原阿里巴巴高管欧吉良在运动过程中倒地猝死、天涯副主编金波于地铁站突发疾病去世、春雨创始人张锐突发心梗离世…… 每当有类似憾事见报,都会引发众人对“猝死年轻化”的慨叹、以及对突发健康意外保障的关注。 目前,不同的文献关于“猝死”的定义不尽相同。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猝死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从医学角度来看,“猝死”又可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占比达80%以上,急性心梗、过度劳累、情绪压抑等情况都有可能引发猝死。 那么,面对着无法预测的“猝死”威胁,不同的保险究竟可以起到怎样不同的保障与赔付功能呢? 01 普通意外险:基本不赔 说到猝死赔付,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意外险。但事实上,因急性心梗、过度劳累等健康问题引发的“猝死”,普通意外险一般是不予以任何赔付的。这是因为意外险合同条款明确规定,意外伤害保险所能保障的“意外”是指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实,而由疾病等内因健康问题引发的“猝死”不符合意外险对于“外来的”“非疾病”的定义要素。 按照市面上大部分保险公司在意外险条款中的规定,由疾病引发的猝死基本都被明确列入免责条款。此外,中暑、疾病、药物过敏等情况也都属于免赔范围。 不过,目前市面上也已出现了带有猝死保障功能的意外险产品。如果购买的是这类明确将猝死保障条款写入保险合同的意外险,则被保险人即便是因自身疾病导致猝死,也可获得保险公司的对应赔付。 安娜年初给自己买的女性意外险中就包含了猝死责任,也是想尽量辐射意外险盲区。 02 寿险:可以赔付 寿险也称“生命保险”,是一种以被保险人生死为保险对象的保险。相较于必须满足“外来、突发、非本意、非疾病”这四大理赔要素的综合意外险来说,寿险对于被保险人身故的赔付标准宽泛了很多,一般被列入免赔责任的只有故意杀害、伤害、吸食毒品、酒驾或2年内自杀等极少数特殊情况。除此之外,无论被保险人是因遭遇意外伤害死亡,还是因长期疾病身故或突发猝死死亡,受益人都可以得到保险合同约定的固定赔偿金。 但是现实生活中为自己配置寿险的人并不多。 03 重疾险:酌情赔付 重疾险是以重大疾病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疾病保险,保障范围通常覆盖恶性肿瘤、心肌梗死、脑溢血等特定重大疾病,被保险人一旦罹患保险条款中列出的某种疾病并达到合同约定的赔付标准,就可获得合同约定的定额理赔补偿。 在重疾险到底赔不赔猝死这个问题上,最主要的判断依旧取决于引发猝死的疾病是否属于对应重大疾病保险的具体责任范围。举例而言,心肌梗塞是重疾险的6种必保疾病之一,属于重疾险责任范围,因此由心梗引起的猝死一般可得到赔付。但如果是非重疾险保障范围内的疾病或健康问题引发猝死,则保险公司不会对此类猝死进行赔偿。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被保险人购买的是带有身故赔付责任的重疾险,则无论被保险人因何种原因猝死,保险公司都会按照约定的身故赔偿金额进行赔付,这一点需要注意。 04 健康生活才是硬道理 保险说到底只能起到转嫁财务风险的作用,预防猝死等健康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应积极调整和保证自己的健康状态。 具体而言,心源性猝死相对较难预防,但依旧可以通过优化生活方式进行一定的健康干预。比如,熬夜、抽烟、醉酒、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应激状态都较易引发血管和脏器损害,生活中应回避这些危险因素。普通人群在运动时也应注意保持合适的运动强度,切忌在缺乏医学指导的情况下进行高风险、高强度的不当运动训练。 为更好地提升应对突发健康危机的自救与互助能力,也建议大家适度学习和掌握有关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等基础急救知识。 工作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才是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