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朋友圈被小公举周杰伦的新MV《说好不哭》疯狂刷屏了,嗯,这才是全民偶像啊。 只是,满屏哭着喊着说“感动”、“青春”、“热血”的你,看出这里面的一个梗了吗? 男主在售价232000日元(折合人民1万5)的哈苏(奢侈相机)前向女主疯狂暗示!别人家的爱情故事都是女生在玻璃窗外看项链,然后男主偷偷买下来,怎么到杰伦的MV里完全反过来了? 要知道,日本奶茶店打工时薪也就一千日元吧,一台哈苏=女主卖232个小时的奶茶,男主,你抱着哈苏的手就不疼吗? 难道,感动就必须和钱成正比?如果只送一杯奶茶,是不是早就逃走了? 礼物观如此? 然鹅,艾芙发现,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的感动观或者礼物观确实如此: 心意这玩意,太虚幻缥缈了,必须有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来证明,那么,越贵的礼物,我就越感动,因为证明了在你心目中的价值。 不止一次,艾芙听到过这类的说法: 你别看那个谁谁谁,晒个结婚证就满足得不要不要了,其实该送的大件,像钻戒、房、车等,登记前早就送过了; 从入门级520、1314红包,到房、车、奢侈品、保险……没有你想不到的,只有你买不起的。 你肯定不爱我,不然为啥不给我买XX、XXX呢? 以及,网上曾流行过这样一份约会等价公式: 1、200元以内?网络上的标准的答案是:不如送她自由。 2、500元左右入门级:口红+鲜花=送完就回家。 3、800元左右初级版:口红+鲜花+吃饭=约会半天。 4、1500左右升级版:大礼包+吃饭+打车=约会一天。 5、 无上限土豪版:贫穷已经限制了我的想象…… 送礼潜规则 当然啦,礼物最主要的是表达心意,有钱的买贵一点,没钱的买实惠一点,都无妨,丰俭由人,没有必要硬说哪个好。 但最好能满足这样的送礼“潜规则”: 1、 不要学石头哥,批发一堆心形石头送给若干任女友,这种复制黏贴的模式,太没诚意啦。 2、 不要打肿脸充胖子,充了一次,提升了对方对礼物的门槛,以后怎么办?当然啦,重要且特殊的时刻,可以偶尔来几次。 3、 别人送了你特别贵重的礼物,记得回礼、记得感恩!据说,有大V深扒了杰伦的《说好不哭》,得出结论——男主并没有回来找女主,结尾的那一幕,只是女主的幻想。所以,送贵重礼物=肉包子打狗,能不哭吗??? 4、 自己想要的贵重礼物如果买不起,千万不要疯狂暗示别人尤其是对你有好感的异性买。这基本等于自己就那么个价值,把自己物化了。当然了,无心的一句,如果对方深深记住了,不在此例。 父母辈的恋爱 还有人和艾芙吐槽:现在的恋爱,都是钱的味道,谈不起啊谈不起。 艾芙就想到了爸妈那个年代,他们的恋爱是这样的—— 在上世纪80年代,老F还是小F,情人节第一次带着姑娘去电影院,看了让人脸红心跳的电影《庐山恋》, (大家可以问问父母,这电影在那个时代,可是有石破天惊的吻戏镜头!) 老F借着电影屏幕上的光,偷偷瞄了身边的姑娘,想着下午是不是骑车二八自行车带她去苏堤逛逛。 没有现在的烛光晚餐,没有鲜花巧克力,老F带着姑娘去了西湖边的一家面馆,只是多加了一份油渣,这事儿就成了。 嗯,老F就是艾芙的爹,姑娘嘛,自然就是艾芙的妈。 好了,你看过《说好不哭》吗? 你怎么看待这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