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学季,我们听到了很多不幸的消息,一个接一个孩子选择离开人世。《小欢喜》里英子抑郁症、丁一抑郁症……我们不禁发出疑问,为什么如今孩子们的心理素质如此脆弱?除了学习知识,我们是不是也该教会他们情绪调节能力?有能力健康地活着,远比在教育中的竞争中胜出更重要,这里的健康指的是身心健康。 心情,这样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却在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生命。今天作业得了满分,开心;今天喜欢的人和我说话了,兴奋;今天心爱的衣服弄破了,好难过。这些有关于心的词汇都很抽象,我们该怎么告诉孩子呢? 联合低音出版的《探索不可思议的心》,聊的就是有关心情的事儿。这本书适合的是7-12岁的孩子,讲述了为什么会有负面情绪?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负面情绪?我们该如何面对并这些负面情绪?我们捧在手里的宝贝长大后,能更有力量对抗挫折。 大脑,是我们白天所见所闻的收纳器,它将这些信息转换成了情绪。情绪是能够被感知的,当我们很紧张的时候,会心跳加速,脸耳发热,当我们害怕的时候会手脚冰凉,当我们难过的时候会哭泣……可是,我们该怎么让自己不觉得难过,不觉得不开心呢?换言之,产生情绪背后的原因该如何解决? 比如和朋友吵架了,会让我们觉得很生气。两个人的想法不同,如果听不进彼此的意见就会产生争执,甚至可能为了保护自己而吵架。想弄明白为什么吵架,就要试着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怎么想的,感受是什么,要完完全全原原本本地讲出来,我们看不见别人的内心活动,别人也同样不了解我们的内心活动,表达出来,所以要互相沟通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我们表达完自己的感受,也要给朋友机会表达他的感受,人的性格多种多样,自然脾气、想法也都不尽相同,听别人说话也不会掉块肉不是?双方都充分表达完意见以后,也要尽量找到一个相互妥协、互相让步的点,重归于好。 这一条对我们的生活太重要了。有多少人在亲密关系里常常吵架,在外吐槽他为什么不理解我?她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处理不好和孩子、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其实归根到底,都是没有学会正确地吵架。我们的父母总是告诉我们吵架不好,却从未教过我们如何正确吵架,也从未告诉我们,吵架其实是件很正常的事。孩子的观念尚未定型,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吵架,在未来的生活中会处处受益。 再比如,被邀请却没办法去的时候该怎么办?哪怕成年的我们,也常常被这样的问题困扰。朋友请自己去他家吃饭,我是去还是不去?要先问问自己的内心,想去吗?我们可能心里有不止一种想法,“我想去,但是晚上又有别的事。不去的话会后悔,去的话又会分心”,要把自己的内心打开看一看,把各种想法都摆到桌面上来。 很多时候,我们是无法第一时间明确自己的真实感受的。不如试着先告诉对方,面对亲密的朋友、家人可以用这个方法。比如“我很想去你家玩,但是我晚上还有课外培训班要上,我很高兴被你邀请”这样慢慢的,就能弄清楚自己的感受了。这其中,我们最该重视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慢慢地我们才能学会重视别人的感受。如果怕直接拒绝别人会难过,可以学习一下怎么样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我们碰到讨厌的事情时,我们会生气、烦躁,这些情绪都很正常,发泄出来就好了,找个地方大哭一场,或者找个没人的地方骂骂人。既不会伤害到别人,也能让自己内心的郁闷宣泄掉。如果我们一直忍着憋着坏情绪,不仅会让我们一直很不爽,甚至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 我们似乎很少被教育要把情绪排泄出来,在父母面前要保留情绪,否则就是个不懂事、不听话的孩子。在职场更不能宣泄了,为了保留一份谋生的收入来源。在自己的小家,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发泄,爱人和孩子,将情绪和压力宣泄给他们。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学会如何排解情绪,总是闷着,只为不给别人添麻烦。结果不是伤害家人,就是伤害自己,持续高发的抑郁症就是没能在一开始疏解情绪的结果。 除了这两点,《探索不可思议的心》还讲了很多其他的有关情绪方面的内容,指导我们在生活里如何与情绪和平共处,如何用自己内生的力量hold住情绪,不被情绪牵着走。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也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做最真实的自己。当内心变得柔软、有力量时,也就更能照顾自己和别人的情绪,让生活变得愈发顺利。 说到这里就会发现,这本书不仅适合已经能够理解这些抽象词汇的孩子,也适合已经成年,但身体里仍然住着一个常常有情绪的孩子的我们,书里的很多内容都和现在的心理学课程息息相关,当学了一圈心理学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时,你会发现一个令人可惜又可叹的事实:如果我们曾在幼儿园里被好好保护过、好好教过如何与情绪相处,也许我们无须走这么多弯路来安慰自己内心脆弱的小人儿,非常推荐和孩子一起阅读这本书,多年以后,书中的道理将会变成孩子的一部分,成为他们勇敢生活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