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高赞话题:如何看待35岁提前退休的人? 高赞回复:“提前退休会赚少很多钱,但是就当用这个钱去买自己未曾老去的时光。” 这就是在欧美目前流行的生活方式——“Fire一族”。别人等Fire,他们自己Fire自己,到了35岁就自我放飞,因为早就做好了养老和财务规划。 我认为,这样的人,或者以此为目标并且一步步去达成的人,也是达到了自由。 “财务自由”四个字,财务只是手段,自由才是目的。 如何在30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想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定义财务自由的? 选择A:有100万资产 选择B:有1000万资产 选择C:有1个亿资产 我相信你们心中,很自然是会以亿级资产作为你的首要选择的。 因为不久前,我跟银行做大量理财客户的朋友聊天,他说:
对,这个数字吓死人了对吧,我们普通人通常都会仰望这个数字而觉得一辈子达不到这个高度。 所以我理解,这样去定义所有人的“财务自由”就太宽泛了。财务自由其实是可以计算的。 财务自由度,就是你能产生睡后收入的资产所产生的利息,相对于你的消费支出的比例。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每个月用于理财的资产达到了100万,而你又善于理财,每年收益率10%,就是10万。 而你一个月消费+支付负债也就1.5万,那么你每年的消费支出总计18万。拿10万/18万,55%。就是你的财务自由度。 50%,我们就可以享受一种很自由的财务状态了。30%也是一个适度自由的状态了。 所以,实现财务自由,并不是实现一个带N个零的数字。 它的本质,是能让我们有自主的选择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1 目标是道,技巧是术? 我的一个朋友刚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去请教一个微信公众号搭建初期就负责公众号项目的IT高级工程师。 但是他非常佛系地说:
佛系做做就能达到这种“自由”在状态,真美好啊!这不就是我渴望和追求的吗? 于是,我的朋友相信了他,认真地写内心的感受,真诚地输出…… 结果,写了十几篇还是只有惨淡的100个阅读,而且还是自己转发朋友圈才有这个阅读量。 后来经过请教了n轮大咖,学习和积累了上一年的时间,才慢慢掌握了公众号运营的一些技巧。 老实说,没有这些技巧,让公众号内容成为一本日记完全没问题,要让它成为一个可以混口饭吃的工具,除非有过人的天赋,否则真的是挺困难的。 但是当技巧过了头,渐渐会发现丢了自己的初心,把有温度的事情做成了机械重复,这件事就渐渐没有了当初的美好。 所以,到现在,我的朋友会真正地回到最初那个高级工程师给我的建议:认真地写内心的感受,真诚地输出。 只有这样,我才不会被技巧所困囿,所劫持,所绑架。 到今天,我的朋友才能理解到,高级工程师给她的其实是个目标。而中间各种涨粉技巧其实是实现的路径。 一个人永远不能本末倒置。 这也是我们先要算自己“财务自由度”的原因。 因为这个自由度的数字,就是我们的目标,主宰了我们随后安排规划的每一步。 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为“目标感对人生的影响”。 25年后,又对这些调查对象跟踪调查,他们的职业和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结果是这样的: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 25年前,一些人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另一些人,则被动地让生活推动自己前进。
2 目标为什么重要? 比如说刚刚算的,你已经达到了30%财务自由度,你的目标是达成50%财务自由度。 于是,你就会很清晰,自己每个月的消费和税后收入控制在一个怎样的范围。 很明显接着你就要倒算,你每年理财的收益率目标是多少。 有了这个目标,比如说10%,你就心安理得了——做一个公募基金的定投,就可以长期地做到10%。 2014年的时候,A股行情很差。差到什么程度呢? 当时基金的销售机构,一个个客户挨个地打电话说: 我现在卖一只基金给你,申购费全免,不但全免还倒贴,每10万给你补贴1k。求求你啦,买点啦…… 基金销售人员一向都很高傲的,怎么就突然这么接地气了? 因为市场情况真的太糟糕了! 正是因为糟糕,所以是时候买进了。 当时A股的平均市盈率才10倍左右,合理市盈率在15倍-20倍,所以当时定投的风险是非常低的。 果然,定投了半年之后,迎来了2015年的一波牛市。 那轮牛市的盛况是怎样的呢? 我的一个亲戚,靠炒股就赚了一部保时捷了!她还说,10000点不是问题。 这种莫名的热闹情绪,意味着危险的来临。 目标达成就离场,这是一种纪律。 于是6月份,果然很快就迎来了一个市场过分疯狂而暴跌的情况。 有目标的人会懂得收手,静候一个再入市的时机。 没有目标的人永远在期待,在贪婪的自我陶醉里面膨胀到底。 目标让人忘却了情绪,重新找到自己的初心,而这个初心,不过就是“达到50%的财务自由度,过上有选择的平衡生活”。 人性是幽微而复杂的。 贪婪和恐惧永远如影随形,它们都是人性的日常。 而目标感,总是让我们在纷繁复杂里,保持平静,保持欢喜。 越早明白这个道理,就越容易在35岁之前走向财务自由。
· 写在最后 在走向财务自由的路上,你总会遇到很多似是而非的交叉点。 终究原因都是搞不清楚:你到底是要多赚点钱,还是少担点风险。 所以,送给大家一句话,来自方莹的《焦虑的中产》,我特别认同:财务自由的真实含义,并不是钱的自由,而是人的自由。 你要是认不清楚,在两边摇摆中不断地渴求,那终究失去的,是你自己那份达成目标之后的坦然。 其实,财务是手段,自由才是目的。手段是术,目的才是道。 不再本末倒置,你的35岁,才会更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