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父母们的房子事情,其中的辛酸恐怕很多年轻人都无法理解,更别说感同身受。 我的父母来自普通的农村家庭,说实在话,祖辈们都是艰苦朴素一辈子的农民,也没有能力为后辈们留下什么物质上的支持。精神上倒是有,一直保持着省吃俭用的习惯,从未更断过。我的父母没有正经的买房经历,因为那时侯的他们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盖起一座座堪比小城商品房的乡间小阁,其中的曲折,也教会了我很多道理。 大概是在我上初中的时侯吧,因为家庭原因需要盖一所新房子,因为在老的房子,那会是与伯父家同住,两大家子住一块,居住空间少得可怜。为此,我哥还经常跑出去朋友家休息,我们几个小的就这么拥挤在数十平米的小房间里,总是因为家人的声音大了些而突然被吵醒。要盖房子,当时的材料和人工可不便宜(虽然比现在便宜不止一丁半点),对于年收入只有两万左右的父母来说,盖房子的费用真的好比天文数字。但我母亲还是坚持着要盖新的房子,为了儿女的未来与健康着想,哪怕再苦再累也是愿意的。 面对那么多的支出,父母是怎么坚持得下来的呢?我想了下,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原因: 1、首先靠之前所攒下的积蓄先把地基打好。父母是非常节省的人,尤其是母亲,一分钱都不会乱花。每次消费必然比较性价比,只挑合适的买。衣服这种消费品,母亲在那段时间是基本不会考虑购买的,用她的话来说,“破了烂了补好又能继续穿”。而孩子的衣服,她更是直接买了布料自己做,各种绣花剪裁,都是一手包办,照样能让我们美美的穿出去。这是节流,她同样也告诫着自己的孩子,不要乱花钱,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将来日子才会越来越好。也就是从小耳濡目染的这种习惯,我很早就学会如何克制自己的消费,攒下该攒的钱来。 2、注重开源。我母亲经常不懂具体什么是开源,但她懂得要多劳才可以多得。所以当时的她,绝对是家里家外一把干,早上很早就出去干农活,中午或晚上帮忙附近的工厂做手工,期间还利用自己早年所学的手艺帮别人接生或处理小孩脐带、帮忙弄孩子护理的事情。这些收入累加起来,慢慢的钱也攒了起来。我们家的房子也都是边攒钱边盖,慢慢地盖成了两层再到现在的三层小楼。我们在收入不足的时侯,也可以像父母辈那样想方设法去提升收入,按说我们现在的兼职副业比他们那时侯要多上许多,只要用心去找,倒是不会怕找不上合适的增收途径。 3、父母的好人脉帮了忙。虽说父母身边也没多少有钱人,但因为父母为人也比较好,附近稍微有点闲钱的相识都愿意帮忙借钱给他们;后来因为钱没到位,盖房子的大工小工甚至还愿意给我们家赊账,说是可以先不收工钱,等以后等我们家有钱了再收。也因为大家的帮忙,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盖房子的计划也没有因此而流产。在这点上,父母教会我的是,对别人好也能收获别人对自己的好,面对帮忙一定要感恩。后来,我们家终于攒上了点钱把债务还清,但父母一直很感激别人的帮助,在他们有困难的时侯也时常伸出援手。 综合这三点,父母在如此低收入的情况下也还是能坚持下来盖房子的梦想,与他们的行为习惯与做法分不开的。我觉得,即使在今天面对买房,父母的做法依然还是管用,我也希望哪怕是在我不够钱的时侯也能学着他们去坚持并努力去实现攒钱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