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分三六九等,其实钱也分三六九等,在人们的心理会把辛辛苦苦赚来的10万块钱小心翼翼的捧在手心,在花的时候精于算计,每花出去一分钱都觉得肉疼。而对于炒股或者买彩票得来的10万块钱却没那么珍惜,心想反正这笔钱是额外之财,就像“天下掉下的馅饼”花起来更随便些。
这也是我们经常在网络上看到那些因为买彩票中了500万或者炒股赚了大钱或者因为分房发了一笔横财,一夜暴富,但这些钱得来的太容易,反而让大家不会好好珍惜,任由钱财似水流,最后又一夜返贫。 这种心里用经济学来解释就是“心里账户”,每个人心里都住着2个账户:一个是“经济账户”,一个“心理账户”。 在“经济账户”里,每一块钱对于人们来说都是一样的,用货币价值来衡量,就像花现金,花一笔少一笔,越花越心疼。 而在“心理账户”里,10块钱与10块钱在不同的场合对待钱的态度却是不一样的,就像无现金支付或者直接信用卡支付,刷了就刷了,没有心疼的感觉。 那么什么是“心理账户”?心里账户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塞勒”提出的概念。 心理账户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消费者心理账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 就像怡心在本文开头说的同样的10万由于来源不同,便会区别对待。
再举个例子:假如你花了200块钱买了一张电影票,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去看,最后200块钱的电影票只能过期作废,你不会觉得这200块钱电影票花了却没看有多可惜,但假如你在充话费的时候不小心给别人充值了200块,你便会觉得这200块钱太可惜了,白白送给了别人,甚至还想想办法要回来。这就是心里账户,在不同的场合对待200块钱的态度也不同。 不过“心里账户”是把双刃剑,有弊就有利,关键看你怎么用,平常我们存不下钱,都是因为“心里账户”惹得祸,老觉得自己没钱,或者存钱不重要,所以才会存不下钱。 假如我们通过建立不同的心里账户,让自己重视存钱这件事,便能存下钱了。 比如你想年底有一笔旅游金,以前都只是说说而已,却从来没有落实到行动,现在便可以建立一个“旅游金”账户,并且要求自己把工资收入的10%存入这个账户,由于心理作用,觉得这个账户非常重要,于是便会不停的往里面存钱。 同样的对于支出我们也可以建立“必要支出”和“不必要支出”账户,在心里上就会觉得只有必要支出的时候才会舍得花钱,而对于“不必要”支出的时候就会特别舍不得花钱,这样利用心里账户帮我们节省钱,从而要存下来的钱越来越多。
存钱是理财的第一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财也要有钱可理,建立“存钱”账户,让钱越存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