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规划]

薛定谔的贫穷论:越囤货越穷?

浏览:247 评论:4
2018-11-18 20:22:29 来自理财生活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吃土少女们,这两天收包裹收到手软没?
“男朋友喊我快下楼,是不可能听他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但是快递小哥,“只要你一个短信过来,我就屁颠屁颠冲下楼”。
嗯,收快递的瞬间爽,让吃土少女们暂时忘了断手的痛。
眼见家里物品一样样多起来,填满了凌乱/空荡荡/田园风/北欧风……的屋子,你是充实,还是空虚,还是后悔?——
这么多东西,用到猴年马月?
我去,家里还有这么多!
明明不需要,就是挡不住满就减的凑单冲动……
u=343932633,2695498855&fm=15&gp=0.jpg


就有人说,参与了千亿级别的项目感觉倍儿棒?
呵呵,明明是消费jiang ji
1、  熬了一两个月(甚至更久)的购物欲望,在双11迸发,之后连日常消费能力都元气大伤。
2、  甚至很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回不到双11之前的生活水平了。
3、  时间敏感者不会在乎这点让利,更不会眼巴巴熬夜、凑单买东西,平时需求时就买,甚至为了避开这种全民狂欢,过后才慢慢买。
然后嘞?他想表达啥意思?翻译一下就是:越穷越囤。
网上也流传着所谓的
薛定谔的贫穷论:
不到双11,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是真穷还是假穷

囤了啥?



纸巾是以箱起步的,洗手液洗衣液沐浴液洗发水的单位都是升,零食是以盒为计量单位,其他的零碎物件也从来不会只买一两件。
有过一个网络数据:
囤货族以女性居多,占了67%,这当中又以25-34岁的青年女性居多。
平均每购买一次必需品的商品数量为59件
一线城市的囤货族人数多、人均购买量低,五线城市的人均购买量最高,达107件。

大家最爱的囤货TOP5,分别为卫生巾、洗衣液、面膜、纸巾(抽纸、卷筒纸)、纯牛奶。
都是居家小能手啊,确实,一口气囤这么多的,确实86%都是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东西。
BUT,
也有60%左右的囤货族表示,在拆开包裹、分门别类摆放时,发现家里还有去年的同类物品。


@兔兔
刚囤了200片暖宝宝的我,发现去年的还没用完……果断拿给我家喵主子暖小肉爪(放了1年,保暖效果没那么好了,又舍不得扔),喵主子看我的眼神就是“MD智障”。
@文武
明明有轻微乳糖不耐受,还是凑单买了2箱纯牛奶,喝了三四天就有点崩溃了,剩下的打算送给开奶茶店的朋友。
电话一过去,他囤得比我还多!
@水中鱼
小时候穷怕了,就爱囤吃的,其实很多拆开就不想吃了,尤其是水果,很多买回来就是等着烂,感觉自己病得不轻,谁有药?
@菜头
我已经被我妈骂了:你看看,去年前年的洗衣液都还在,又买!我送人都送不过来了!
便宜啊,不买感觉错过了500万,我就是喜欢那种挥霍的快感。
嗯,也就只能在2位数价格(50块以下)的商品上实现一下购物自由。


穷?




京东大数据显示,双11期间囤货族的数量,前年就比8年前增长了100倍以上。
喜欢囤货式买买买的,通常都比较焦虑,囤货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焦虑,
同时80%的人觉得自己的行为很精明,是“过日子”:
多囤点,分摊到每件东西上面,不是更便宜么?

这确实是囤货族的普遍观念,加上双11的优惠(虽然复杂到你算得很头大),是比平时买、单买一两件要省钱。
然后,BUT部分又来了——
1、  囤货是持续性的习惯,之前囤的东西都用完了吗?
2、  之后遇到更合适的,刚囤的那堆是不是很鸡肋?
3、  总觉得现在不需要,以后总会用到,然后“以后”到了,不是过期过时就是找不到了?
4、  本来只想花XX预算买A物品,发现这里有满减那里有拼团,关注点已经不在商品本身,而是在价格上了,最后发现花了远远超过预算的钱“都买了些啥呀”,是不是大部分根本不需要?


所以,薛定谔的贫穷论就是,省下的那点儿钱,代价太大了:
1、  你家N万/方的宝贵空间,不是用来堆放这些即将过期的东西(注意,是堆放一词)。
2、  没有价廉物美的东西,囤得越多、不需要的东西越多,低品质的东西也越多,很容易把自己也变得廉价了。
3、  为了薅羊毛研究广告和推送,花了大把大把的时间、精力甚至熬夜,拼单、砍价还廉价折耗了人脉。


@一颗栗子
已经吃XX零食吃到想吐了,太多了,估计这些吃完这辈子都不想再吃了!倒贴也不要!
(不会是栗子吧?)
@情深似海
以前还嘲笑爸妈攒着的纸板箱废报纸占地面积价值1万,得要卖上多少年、多少吨才够。
好了,现在轮到我打脸了,5万一方的单身公寓,为了装囤货买的小柜子,占据了10万块钱的面积,都是灰!
@七彩云
别说了,我已经被家族群嫌弃了,我爸直接发我个红包:拿去,不要再发了,我姨威胁说再找她们集赞,就给我发养生帖!


会有人反驳:优惠幅度这么大,一年就这么一次,很稀缺哎/不囤点,我没有安全感。
稀缺的其实不是并不是剁手节各商家的所谓优惠幅度,安全感也不是整箱整箱东西带来的,背后都是你的思维——
一旦把“省钱”当做凡事的标准,思维就会被局限住。
一旦把物品当做安全感,就会下意识买买买。
比如,小时候家庭不宽裕,长大后总觉得这个打折那个优惠很稀缺,这种心态会加剧囤货行为。
或者是,某些愿望或物品一直没有被满足,即便不再那么稀罕了,也会报复性弥补。
当所有的关注点,只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了,就像囤货,以省钱为使命+多1件就多1份安全感,其他因素关注就会被忽略。
这跟从小缺爱的妹子更容易找貌似暖男实为渣男的伴侣,是一个道理。

其实吧,生活中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囤货心理,一点都不囤不符合人性。
艾芙每每出国,都会把自己常用的护肤品备好,但不会刻意去凑单或等着优惠,确确实实是喜欢(合适)且需要。
所以,囤货这种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却越来越差(穷)的行为,还是要适当克制一下。



这次后悔就算啦,下一次我们可以这样做:
1、  冲动消费之前,先盘点一下家里已有物品,列出真正需要的东西,按照这份采购单购买(平时去超市也可以参考)。
2、  买完就别再去比较价格了,比较了钱能回来吗?不能。心情会差吗?会。时间和心情比几十块钱更重要。
3、  当下喜欢,快递收到后又不太喜欢了呢?不甘心很正常,但你需要快速解决:要么退货,要么送人,要么转卖,然后总结一下原因,减少以后发生的概率(不发生不现实,但可以降低概率)。
4、  多点其他爱好,就不会陷入“生活够无趣了,还不让我买”之中。
5、  实在克制不了买买买的欲望,就买出水平来,说不定就开辟了另外的赚钱路子呢。
嗯,理性消费很有必要
下次买东西之前,大家可以问自己3个问题:
是我喜欢的吗?
是我需要的吗?
家里还有吗?
嘘,一般人我还不告诉呢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热门版块 更多
下载客户端
随手记客户端 直接扫描下载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