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淘宝网给我推送了一个总结,才发现今年是双11的第十个年头了。至今我一共参加了4次双11活动,总消费是430元,还有比我更少的小伙伴吗? 01还记得2009年,那个时候还没有天猫。淘宝商城在11月11日“光棍节”这天,举办了一场大的促销活动。 无心插柳之举,竟也取得了半个亿的销售额。 那是我上大学的第一年,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我们都在用着按键版的诺基亚或者步步高。所以,第一年的双十一就在我们的睡梦中错过了。 2010年,初尝甜头的淘宝商城决定再次搞活动,当然也取得了9.36亿销售额的好成绩。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双11活动,买了一条99元的打底裤,比平时整整节省了30元。 2011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为天猫。双11销售额达33.6亿。 2012年,191亿。 2013年,352亿。 2014年,571亿。 2015年,912亿。 2016年,1207亿。 2017年,1682.69亿。 由于大学专业的原因,老师给我们讲了电商的发展,营销模式之后。对于网络消费一直都比较理智。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省钱小妙招。 02很多时候我们的消费行为并不是真的有需求,而是看到了所谓的大优惠,感觉不买就亏了,想着以后反正都要用到,买就买了吧。那么,这些东西的优惠力度到底有多大呢? 警惕虚假的优惠。先涨价后降价的优惠套路大家肯定都不陌生。 比如,一件商品的原价是100元,他先将商品,涨价至190元之后,再打出五折促销,变成了95元,也就是说这件商品的最后优惠,只有五元,并没有他们宣传的五折那么有诱惑力。难就难在我们也无法精确的判断这件商品背后的优惠力度。唯一能做的只有捂紧钱袋子,确实需要就购买,如果不需要,不管多便宜也不会下手。 03线上线下商品存在质量差异这一点也是不容否认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一种叫做电商专供的商品?这种商品一般有两个特点。 第一:渠道单一,只供网上销售,实体店是买不到的。 第二:质量略逊于实体店。但是这种质量差别是比较隐蔽的,会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差不多的错觉。如果不是有意去辨别,我们很难发现。比如说,同样款式的一件羊毛衫,它的含绒量不同。再或者说同样一款面纸,厚薄不一样等等。 04现在对于透支精力的小羊毛已经看淡了,一是确实没有这个精力,而是投入产出比太低。双十一预热退出的各种玩法,对于我来说难度着实不小。我从小就不喜欢数学,算账就头疼。什么红包裂变、各种满减优惠券、保价优惠的各种玩法,已经提不起兴趣了。看着小伙伴们,花好几天的时间做攻略,然后深夜蹲点去抢货,我只能说:年轻真好。 05不可否认的是:电商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我自己也是资深网购爱好者,但我却是尽量避开双十一下单的。因为双十一的物流确实比较慢。 如果确实在双十一期间有购物需求,那就做好购买预算并且严格执行。给自己定立预算,能够防止买买买之心膨胀,也能防止买漏。一举两得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