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洗澡的蚂蚁 于 2018-11-1 21:28 编辑 有人认为,对待孩子要严格要求——“严是爱,松是害”;也有人认为,棍棒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更为懦弱或固执。养育孩子,是严格一点好,还是宽松一点好呢?这个“度”应该怎样把握呢?最近的一件小事,引起了我的反思。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队友出门办事了,我在家里辅导娃写作业。写完作业,一抬头,发现天竟然已经黑了。 娃说:“怎么都这么晚了呀?那我是不是不能出去玩啦?你能陪我出去玩吗?” 平时我们下午都会让他出去玩一会儿,但当时该做晚饭了,我也没在意,就说:“那你就自己在家里玩会儿呗,妈妈要做饭呢。” 娃没说话,跑进了自己房间,砰的一声关上了门。我很奇怪,因为一般来说他就算进自己的房间也不会关门的,便打开门问他“你干吗关上门呀?”这时候我才发现,他眼睛里蓄满了泪水。 我很惊讶,因为一分钟之前他还开心着呢。 于是,我问他:“你怎么了?” 娃说:“我也不知道!” 我再问他:“你仔细想一想,告诉妈妈怎么回事?”他还是不说。 这时我心里隐约猜到了原因,但是我希望他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便继续鼓励他:“你听一听你心里的小精灵是怎么说的,然后告诉妈妈。” 结果,他还是说不知道:“我听不见小精灵说的话。” 以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去猜,一般我猜中了他也会承认,但是这一次,我没有把我心里的猜测说出口,我希望他能自己告诉我原因。 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育儿文章里的方法,便跟他说:“妈妈关了灯,你悄悄地告诉我好吗?” 于是,我关了灯,关了门,搂着他,对他说:“你在妈妈耳边悄悄说吧。” 他似乎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才在我耳边轻轻地说道:“是不是小精灵觉得不能出去玩了,所以伤心了呀?” 他的话让我有些心疼:第一,他没说是他觉得伤心,而是说“小精灵”觉得伤心;第二,他用的是猜测的语气,而不是肯定的语气。 现在的小朋友都很忙很累,他也知道,像他这样能每天在楼下玩一会儿的,已经算是得到“优待”了(小区里同年级的其他小朋友很少下楼玩),但是这段“放风”时间对他来说,可能是最快乐的时光了吧,因为可以无拘无束地跟其他小朋友瞎玩(尽管经常一起玩的那两个小朋友都比他小一岁)。忽然听说今天不能出去玩了,他应该很失落吧,但是他可能又觉得无法说服我,所以只能默默伤心了。 想到这里,我跟他说:“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打电话给爸爸,问问爸爸是不是快回来了,等爸爸回来可以带你下去玩一会儿好吗?”他终于破涕为笑了。 这个事情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一向觉得自己挺民主的,娃长这么大也基本没打过他,平时也会跟他开玩笑,可是,为什么似乎跟我很亲密的孩子,却不敢直接向我说出他的想法和感受呢? 于是,我想起来,还有一次也是类似的情况:今年夏天,队友带娃在河边抓回来几只螃蟹,娃特别开心,每天忙着喂螃蟹,或者把螃蟹从小盆子里捞到大盆子里让它们游泳。我怕外面抓回来的野螃蟹携带有寄生虫,经常会提醒娃不要用手抓螃蟹。然而,有一天,娃还是用手去抓螃蟹了,并且,手指被螃蟹夹破了一点。当时他也很犹豫,不敢告诉我,最后在队友的鼓励下,才跟我说了实情。 想到这个事情,我心里有点不安:难道真的是我对他太严厉了吗? 晚上,我跟队友聊起了这两件事。队友说:“你对他是比较严厉啊。你看,我带他在外面玩,叫他回家,他就会讨价还价,你叫他回家,他一般立马就答应了。买东西也是,我跟他在一起,他就会坚持自己的意见,但是如果你不让他买,他多数都会同意。” 我听了默默觉得,可能自己就是个假民主的妈妈吧——其实我画了个“圈”,如果娃在圈里,我就显得很开明,但是,一旦娃碰到了那个圈,我就会动用权威去压制他,让他只能服从,不能反驳。 “可是,一个家里总得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吧?如果爸爸妈妈两个人都管不住孩子,也不行吧?”我又忍不住替自己辩解。 “没说你这样不好啊” ,队友安慰我:“你已经算是很好的妈妈了。” 但我还是担心:我平时对他到底是不是太严厉了呢?这会不会让他变得不敢对别人说“不”,不敢正视自己的感受呢?会不会让他总是委屈自己,来满足他人的愿望? 后来又跟娃聊了聊,告诉他,如果遇到事情,千万不要因为怕我责怪而选择不说;告诉他,我总归会站在他那一边,跟他一起解决问题的;又告诉他,就算他做错了事情,我也还是爱他这个人。只是,也不知道他听懂了多少。 另一方面,我也默默告诉自己,以后不能光靠妈妈的权威去命令他做事,要多跟娃讲讲前因后果,也多听听他的想法和意见。这样做,效果会不会好呢? 想起席慕蓉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她认为自己和老公对孩子都很民主,没想到孩子认为爸爸很“专横”,妈妈很“放任”,忽然觉得两难的父母,应该不止我一个吧。教育孩子,真得不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