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能看懂的火车进化史

浏览:206 评论:10
2018-10-2 12:02:26 来自生活资讯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第一次乘火车,是去大学报道。那时候年纪尚小,坐上绿皮火车异常兴奋,哪怕一天一夜也不觉得疲倦,每每在火车上和同车厢的人聊天、嬉闹,度过火车上的枯燥时光。一往一返,竟也坐了2年多的绿皮火车,常在火车上看看书,听听音乐,望望窗外转瞬即逝的风景。福建大多是山洞,穿山洞的时候往往没有信号,我便看着火车轰隆隆地穿过一个又一个的山洞,窗外忽暗忽明,坐在火车上看着终点越来越近,有一种踏实的感觉。

后来家到学校通了动车,我便再坐不得绿皮火车了,原先觉得拥挤热闹,有人聊天的样子变成了拥挤不堪、臭气熏鼻、路程漫长。相比之下,动车的快捷、干净整洁更令人喜欢,原本的路程折下来只要一半时间便可,在车上可以翻阅完一整本书,每次坐动车的时间,都觉得是给自己放假,是独属于我的时间。

初看这本绘本,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一本说日本伊豆半岛的火车历史,有什么好看的呢?细细翻开,还是有点味道可寻。

《通火车了》的封面环衬是伊豆半岛,似是科普。主人公和一只小猫在环衬上一左一右的介绍地理位置。封底的环衬画的则是整条火车线路的每一个站点,包括山的高度和隧道的长度。一前一后,倒是响应着。如果是日本的小朋友阅读这本绘本,倒是可以科普地理情况,而像喜爱日本文化的人,也可借这个机会了解伊豆半岛。



全书采用对比的手法,左页描述通火车前的景象,右页描写现在的景象,小朋友一看便知。左图往往是工人们齐心协力在施工,搬运材料、挖掘土地、浇筑路基、混凝土切块等等,右图则是焕然一新的场景:火车、汽车快速地通过山洞,驶向远方。



绘本的介绍过程比较有历史感。比如在最开始讲的是还没有挖掘机的年代,“只有推土机和小型卡车的时候,爷爷他们用铁锹挖土,再把土装到矿车里运走。”这本书主人公的爷爷是讲述者,也是伊豆火车建设的参与者。讲述了很多当时的场景,比如“工人们用石头砌墙、用三轮土运”等等,不要说现在的小孩子不了解这些情况,就连已经为人父母的我们,也不一定清楚在工作水平低下的年代,工人们为了建设火车要花费许多心力和功夫。爷爷在介绍火车建设过程的时候,左下角都有一个大型机械的介绍。比如大型吊车、脚手架、混凝土泵车、混凝土搅拌车等等,这些工具都会加快建设的进度,提高工作效率。对这些工具的介绍,只是一个引子,天生喜欢车子的小朋友可以借由这个机会再了解工具的用法和特点。看到这里,我突然恍然大悟为什么要将《通火车了》这本绘本引入国内,因为火车的建设过程是相通的。在近百年前,中国建设第一条铁路的时候,情况与《通火车了》里描写的极其相似,那时候又怎么会有这些大型机械设备呢?都是靠人力一点一点建设起来的。再到后来设备先进以后,工作效率提升,又会因为各地的地质结构不同,而带来一些困扰,甚至可能导致事故。甚至连图中所示的这些建设细节,都是大同小异。



当然,这是一本写给小朋友的绘本,所以书中有3个人物:小男孩、爷爷和一只小狐狸。爷爷负责介绍历史、男孩负责听,小狐狸负责给这本略显专业的绘本增添童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已有2人评分 社区积分 理由
黑魔导女孩 + 66 感谢分享,赞一个!
总评分: + 66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下载客户端
随手记客户端 直接扫描下载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