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卡]

“被”当联系人,受银行上门催债是一种什么体验

浏览:510 评论:61
2018-9-30 12:42:05 来自玩转信用卡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记得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段子,大意是不少人靠着借网贷度日,还债时理直气壮,我凭本事借的钱,你凭什么要我还。额,这话说的好有歪理,我竟无言以对;而当时还暗自庆幸自己身边没这样的人,不然说不得也会被其影响。而后来发现,有时候说话不能太满,以免好的不灵坏的灵;这不,某日老公的手机铃声响个不停,接通后才知道竟是银行的催债电话。一向信用良好的我两,怎么会接到银行的催债电话呢?
当然,若严格用催债电话来形容有点不太妥当,是催债电话,但不是催我们的,是催老公一位博士已毕业同学的债。挂断电话交流后我才知晓,原来是这位同学办理了银行信用卡,卡债久久不还,银行开始联系办卡时的预留联系人。对,你没看错,直到这时我们才知道,老公光荣的被该同学作为联系人记进了银行档案中,而银行对该同学久催不还,已经联系不上的情况下,转而联系老公,希望能帮忙联系到该人,告知其还款;不然可以会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卡债不多,2000块,我质疑其连2000块都还不起么?要知道这个同学我们现在确实在一个城市偶尔能见到,还是一个事业单位有事业编制的在职员工,老公对此也深感莫名。
随后,我们又陆续接到了两三家银行的电话,内容大同小异;无独有偶的,还接到了当时同班另两位同学电话,大家也收到了银行的委托帮忙。纷纷觉得奇怪,找老公这个曾经的“班长”问询;此时大家才意识到,这个昔日曾经的大好青年,似乎已经被银行上了黑名单。还是以欠债不还,四处催缴的形式。而昔日的一众同窗好友,更是被作为了联系人,纷纷遭银行找上了门。当然,这事件本身没有让我们有什么可操心的地方,毕竟不是我们的事儿,联系人也只是联系人而已,非亲非故的;但闹心多少还是有的,所以这不禁让我反思,面对这类情况我们怎么可以规避掉,避免被猪队友拖累。
首先,日常交流中注意个人信息保护,尤其是个人私密信息

像上文这种情况我们确实难以规避,毕竟姓名、电话这类信息是日常交流的基本信息,可得性太高,被同窗好友作为联系人备用虽不合常理但也不是不可能;尤其在成年人申卡的审核上银行肯定不可能细究两者关系。但此外的信息我们就得要保护好了,诸如银行账号、身份证号等等,我们不坑队友,我们不被现在的队友坑,但不代表未来就一定不会,对方今后会不会化身为坑队友的货可还是个大大的问号。

其次,积极配合对方问询,说明情况表明自己的无辜

我们一切行事的原则前提在我看来应该是不损他人,不害自己。我们不做于他人有害的事儿,但也不会白白帮人背锅不是;遇上银行还能讲理,要是遇上民间借贷或者高利贷呢?倒是我们找谁说理去。所以日常识人,注意信息保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出问题时也要积极配合对方,说明情况,表明自己的无辜,适当的自我保护是应该的。而一旦遭遇这种情况就该知道,与这种人的交往还是早断了为好,不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损你利益了。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热门版块 更多
下载客户端
随手记客户端 直接扫描下载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