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姐妹篇,其实距离我看完他的上一本书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因为之前的手账原因,自己也一直在做内容的整理。比如,之前写作的内容,还有很多自己的读书笔记,都是用他的方法来做的,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如果还没有买书的小伙伴,建议和我一起读完后,也把书一起买来看看。 什么是14天理财共读?点我了解>> 持久受益的生活方式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强调一元化的笔记法,通过一个笔记本把所有的生活、学习。 工作的内容都记录下来,这样的做的好处就是:
通过简洁的信息的记录,可以用活信息,按照时间段把自己生活里的一切都记录下来,然后就可以产生新的知识。 单条信息的记录: 主要遵循3个法则:一元化,时序化,索引化。 (一)一元化: 所有的信息都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中,然后给笔记本编号,作者写书的时候,已经有了189本笔记本。所有的笔记上的内容都很丰富。生活里的内容,学到的知识,想到的话题,联想到的内容,地图,包装纸,外币,用完的票据、对电影的记录、私人日记、文件、邮件等等。主要可以记录的都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
具体的模式可以采用:“时间编号+关键字+内容”,这样的模式来进行 (二)时序化: 所有的信息编号按照时间排序,“年份+月份+日期”这样的模式来记录普通信息,然后通过给笔记本做目录了解该本笔记的具体时间,再在笔记本的顶侧,用记号笔给笔记本编号,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笔记本按照时间来排序了。 (三)索引化:
本书中关于索引的内容写的比较多,没有固定的顺序,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就是: 1、关键字:通过关键字,把信息精炼,
2、标签化:再通过制作笔记本的关键字的页标(记号页)来标注页码;
3、电子化:最后再将关键信息录入电脑,Excel来变成电子索引。本来这样做是十分好的,但是以为工程量比较巨大,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 关键信息和有用的知识拍照,直接放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然后设置权限为:自己可见。Excel的表格记录整理起来也比较麻烦,如果有时间可以进行操作,如果没有时间,就干脆在微信——发现——搜索——关键字:最先出现的就是自己朋友圈相册的关键字。这个方法对信息量不是非常大的人来说,很有效的,前提是微信不改变搜索方法的前提下。
创造+ : 知识/内容 因为之前的书和我的笔记中对于如何记录笔记已经有了很详细的记录,这里就不再累述了,想看的可以戳之前的笔记链接,或者是买来第一本书,学习一下如何简介的记录信息。只是针对知识再生的部分来进行详细的解说。 (一)探索新知识 新知识其实就在日常的生活中,在寻常的十五中,挖掘出有趣,有价值的内容,这就是写作或者是创作的来源,比如做设计的,看到一个好的设计,和一个好的想法,抓紧记录下来,然后整合成自己的资源。在旧的、常见的、日常的内容中,寻找新的想法,产生新的知识。 (二)信息交叉 书中对于,剪下的内容可以用于记录的想法、资料、生活记录、额外的信息,都可以把笔记本记录的更丰富。而丰富的记录追究其本源,还是一个“记录仪”,只有把记录的内容重新信息交叉,得到新的内容,这样的记录才是有价值的,二次“收益”的。所以: ·创意是对现有信息的重组
·触类旁通的整理过程,将得到新的idea;
·动脑思考,
思考的价值是强大的,发现的,疑惑的,在意的,考虑中的,只要在闹中闪过的信息,都要记录下来,就能够——输出“价值”了。 (三)葱鲔火锅 鲔: [wěi] ,指“鱼尾”。
葱鲔火锅=鱼肉+葱;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摘抄+评论 O:记录原文/观点/想法/资料等
*:衍生出的自己的想法、观点、引申思考等。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思维拓展练习,只有不断的画O,才能得到更多的*。从不断的学习中,可以得到更多的精华内容,本书的模式非常的适合需要长期创作的人,比如小编,这就能得到很多优秀的想法。
复盘重读 (一)单篇交叉重组
有很多的观点在来不及记录在笔记本上的时候,可以“耍单篇”,或者是卡片、便贴纸,这样的内容,只要记录了就可以,然后通过——交叉重组,得到新的内容,如果是创造小说,就可以得到意外的收获,甚至于在灵感枯竭的时候给你一杯甘露。 (二)笔记重组
把记录过的笔记,通过反复的阅读,添加标记,拓印的透明描边纸、添加记号,通过写满的笔记,然后加深自己的创意点。不同的笔记本之间也可以发生火花,产生新的内容,定期复盘笔记,就尤为重要。 (三)思维导图
以前我写过一个一张纸的理财梳理法,通过记录和整理可以得到新的内容,明白自己的操作习惯。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记录笔记,用一张A4纸,把你想写的内容全部写在上面,然后引申出来的问题和想法,如果涉及到了笔记中的内容,可以从新复印,“移植”到新的纸上,然后就获得了新的思路。
个性化设计
然后旧派风格,不出意外的又推荐了一些记录笔记的工具,这里就不累述了。
笔记其实是一个人生活的记录,甚至可以说是生命的记录,对于那些一直坚持写笔记、手账、日记的人来说,这是十分宝贵的人生经验。Lisa最近自己也有做笔记,年初每个月都有些一个日程本,几乎每个月都写满了。然后搭配上最近一直在用的“周日程便签”,写作的进度也确实不错。
1、方法很简单,操作也不难,但为什么越简单的方法,在我们实践起来越不屑? 2、说一说你身边笔记做的好的“同学/同事”都有什么“过人之处”,或者你对笔记术的困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