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起跑线》是2018年4月4日在中国上映的,但因为怀孕待产等种种原因,我在上周才在家里的点播剧场看完了这部电影。 电影讲述了服装店老板拉吉和妻子米塔为了让女儿不输在起跑线上,在幼儿园招生中购买学区房、托关系走后门、求神明保佑,甚至用“装穷”来获得入学名额的故事。虽然故事的结局和主人公的本意大相径庭,可是在整部电影中却表现出来在印度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以及由贫富差距造成的教育壁垒。 和印度相同,我们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大国,而影片里展现出来的“买学区房”、“凌晨排队”、“托关系塞条子”、“面试家长”又何尝不是我们身边熟悉的桥段。在我身边而言,在我侄女出生前,嫂子就把她的户口落在了热门学区;而四年前侄女入学前也同样有家访,哥嫂一家也在蜗居里呆了一个月等着校方的实地走访;报名当天,我爸更是在凌晨三点就拎着马扎子到了学校门口排队,如此,终于如愿上了全市数一数二的小学。而我的同事,为了让孩子去面试一所新建的私立中学,夫妻俩齐上阵,在家练习了很久面试内容,奈何学校报名几百人只招收十几人,同事的小孩自然没去上。不过好在有也很不错的公立中学兜底,同事倒是很淡定,“就当做一次免费的测试吧。” 除去入学焦虑,高额的教育花费也是让中产阶级加速焦虑的另一大原因。前年有篇热文《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好像更将这种焦虑发酵了起来,我们小随社区里也搞了类似的活动——月薪多少能撑起孩子的暑假?在我看来,这事完全是丰俭由人。侄女的同学在这个暑假有去南极玩儿的,也有去东非探险的,侄女是个很早熟的小孩,觉得游学这件事没有必要打肿脸充胖子,选择了新东方和学而思的暑假课程、中间兼顾着琵琶考级、书法考级,(谢天谢地钢琴十级考完了),八月份将会和她爸爸妈妈进行国内游,不过话说回来,她爸爸妈妈不能出国确实也是一个直接的原因。这样下来,她的暑假花费其实很少,也算是小小经济适用女一枚了。 至于我家小孩,虽然还小,但是教育之路早已经规划好了。前几天朋友来家里看小孩时,问及小孩以后的教育,我说了我们的规划,她不无感慨地对小孩说,“娃儿啊,你看你这一出生,就把多少人甩在了起跑线的后面啊。”诚然,我家小孩以后会有多种选择,公立可以上优质的,私立可以负担起费用,但无论作出那种选择,我都希望小孩能像我和她爸爸一样,永远淡定,永不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