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爱笑的小鹿 于 2018-7-19 14:00 编辑 一 浑身都是 奢侈品牌的她,居然是个月光族。 高中同学echo,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毕业,毕业的时候当时纠结了下:该接受年薪30w不办理北京户口的工作还是接受年薪12w办理北京户口的工作? 我作为旁人,只能问她:你觉得北京户口重要你就先选择年薪低的工作。再说当时在我眼里,年薪12万也不算低,我工程类专业,好几个签到北京的,薪水比较低的还有京东方的月薪5、6000的呢,而且她做新媒体的,自己整对了头绪,收入蹭蹭蹭就上去了。 刚好,她也中意北京户口,觉得12万也可以接受,虽然和年薪30万差了点,但以后还可以再选择平台。 但,入职后不到半年,她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月光。 她家的经济条件在我们当地虽然不算太好但也是较好的,别人家买房,她家直接挑选地势最好的地方盖栋楼,160平米,8层,刷刷刷就起来了。所以,她从来都不用担心没钱这个事情,花不完嘛。但是毕业后呢,她想要依靠自己,而且也因为她拒绝了她爸妈回本地发展的建议,父母这根源源不断的“钱管道”就被掐断了。 习惯了高品质,习惯了精致,习惯了诗和远方,而这种生活方式让她的收入消耗殆尽。 2013年的时候,她也做过各种开源,开过某宝小店,去韩国旅游带回一些小饰品在网上销售,价钱真不便宜,一个小发卡我记得是46元左右,大概做了半年多,年底休假,回来见面聊天,问起小店经营状况,她说关门了。 “赚到钱没啊?” “赚了1万来块,买了这个包啦”。 然后,我看了看我手里300块钱的小包,默默低下头,喝饮品,闭嘴。 再后来,我就很少联系了,一个她家搬到另外的城市,假期很少再回来;另外一个原因,我们已经不在一个频道上,十八线小城和北京,永远的距离感,就像她说的,尽管她在北京生活了近10年,依然有强烈的自卑感。 二 有计划的投资,在大好机遇里获取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7年4月的时候,我问她五一打算去哪里旅游? 她回我:刚刚北京买了房,要还房贷,不出去了。这要以前,每到节假日她的朋友圈状态绝对是视觉盛宴。 前些年你还月光着,你怎么买得起房呢? 我心理正嘀咕,就看到她发来信息,月光的时候她发现只要自己花钱没心没肺没有计划,后来再同事的推荐下看了《30年后,拿什么养活自己》,她意识到自己该攒钱了,该有计划的攒钱了。 当时,她没有完全按照书中作者给出的方法设置自己的攒钱账户。 简单地将账户设置为买房账户、生活备用金,平常消费使用信用卡。 根据她的叙说和收入情况,我做了这样一个表格: 这个事情其实是机遇问题: 她在13年年末的时候还背着1万多块钱的包,尤其当时穿的一件毛衣,原谅我不识货,居然也是上万块。 2014年她开始关注理财,开始看理财书籍,然后很聪明地请教懂理财、懂基金的朋友,而且刚好2014-2015年是大牛行情,只要懂得止盈都能赚到不少,说起收益率,她这都是有些回吐的,最高的时候其中一只到了70%,一路下跌到30%多,大神让她收割且自己也觉得收益回吐的厉害,就停止定投,赎回了。 三 有计划地攒钱,让她靠自己买了人生的第一套房 有了部分本金,2016年,她也意识到北京的房价是会持续上涨的,买房又成了她的新目标。 当然,这个时候,还是没找到她出去旅游的照片,偶尔看到咖啡馆、话剧院的相片。2016年股市已经赚不到多少钱,这时候虽然有人推荐互联网金融,但她本着要买房攒够首付的决心,没怎么敢大额投资,用小部分资金薅个咖啡钱,这个时候她的钱储蓄方式分为两部分:某宝宝和一年定期。 截止2017年4月,她的存款总额已经是140多万了。 刚好看房子有了新进展,总房价300多万差点400万,首付30%,够了吧。有家资有背景,也算是富二代的姑娘,在北京靠自己买了房。 具体房价的涨幅,我不太清楚,依然是单身,但还记得她买房的时候那句话:婚前多投资自己、投资有价值的资产。 四 一路学习,一路前行,收获最好的自己。 总结整个过程: 1、学习。她其实可以选择一直高消费,可以月光保证自己的生活品质,但是她接触理财之后选择去学习、去投资。 2、有计划地攒钱。攒钱最好是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账户,然后定期存入,像随手记的攒钱计划就是这个作用,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去银行开设储蓄账户,也可以基金定投的方式进行攒钱。 3、把握机遇。投资,首先要保证本金的安全,再去考虑收益。 所以,只要一个人的观念改变了,方法找对了,你的生活就会有自己脑海中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