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冲动消费? 这两个相反的字眼怎么会在一起?雪碧你是不是搞错了。 是的,雪碧原来也一直认为,日常生活的节俭,慢慢坚持下去会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变成一种消费模式,这种习惯和模式让我们在很多消费面前都会保持理智。不买不“划算”的,不买“昂贵”的! 直到某天同事的故事让我开始反思,节俭虽好,也需适度,压抑太久,更易爆发冲动性消费。 之前曾写过一个同事,家里背了很多欠款,在郑州付了首付买了一套房子。 欠款多是来自于亲戚的外债。她们不愿意欠的太久,夫妻两人都拼命挣钱,日常生活极其节俭,只为早日还清房债。(其实漫漫无期,这套还完,还想买下一套) 节俭到什么程度?同事的工资卡都是由他老公掌管,零花钱都要给老公要,有时给钱不及时,连吃饭钱都要先给同事借了才能付上。 就是这样一个同事,在一天上班之前,给我们展示了她昨天购买的欧时力的新衣,一件白色半截袖,599元。(款式类似于娃娃装) 同事们一听,炸了!一件夏天的短上衣,这么贵,买这么贵的又能穿多久,还是原价,为何不在等等618,不值不值。 我却觉得很理解,我说你们不懂,她就是想花钱了,衣服的价格值不值是次要,就是想买件东西想花钱。 她回答,是的。还是你懂我。我就是想花钱。我觉得自己有时太省了,我得释放一下自己。不是这件衣服也会是其他的东西。 她还买了其他东西,钱都在老公那,她全刷的花呗。据说买的很爽。 我当然懂她,因为我时常也会因节俭过度,犯下这样冲动的毛病,完全丧失理智,买下那些完全没有多大益处,或完全不值得的东西。 比如去年10月1号,我坚持要买7PLUS,弟弟说等等双十一,等等X,等等活动,肯定有优惠。我偏不,那段时间感觉自己挣得钱不少,生活上却习惯节俭,感觉过的憋屈,总想找个释放口,不听任何人劝告,管他有没有活动的,在十月一号当天买了7PLUS,结果真的和6SPLUS一个样子,并没有什么变化。 又比如前几天买了小米机器人,(这次比上次好很多,本身准备5月中旬就想买,弟弟劝我等618,结果还是没熬到,等到6,1降了200大洋果断买了,我买东西时总爱和弟弟商讨,他比较理智),对于我的家庭,购入这个小米扫地机器人真的实用么?先不说我家里婆婆全职在家,公公和我每天半天班,几乎都很闲。其次这个小米扫地机器人只能扫地,有些干的或粘到地上的还是需要拖,所以它扫完之后,婆婆还要做二次返工,拖一遍。用处基本不大,摆在家里像个玩具一样。理智告诉我不买,对家庭实用性不高,但我还是冲动的买了。还是一样的原因,总觉得自己太省了,衣服不舍得怎么买,吃饭也不舍得吃太好了,看着是省下了很多钱,却没有一点兴奋感和满足感,而花钱,特别是冲动消费是最能刺激到我,让我兴奋的事情。钱有了价值,变成了实物,我的付出和节俭也有了价值。 想想这应该是一种很变态的心理。 一方面,我努力挣钱,也尽力节俭,我想攒下更多的钱,用数字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要为将来打下基础。 而另一方面,节俭让生活毫无惊喜毫无亮点可言,结余再多,如果不能拿来实现一些小梦想,那这个数字只会是冷冰冰的数字。不消费出去就没有价值。 什么时候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最值得,是当你挣到很多钱的那一刻,是当你拿很多钱实现梦想的那一刻。 节俭虽好也需适度而行。 我们不能为了节俭,日日在家做简单的饭菜,也需要偶尔出去吃顿西餐浪漫一下。 我们不能为了节俭,几年的旧衣还在反复穿,也需要换季买件新衣妆点下自己。 我们不能为了节俭,不出门就是省钱只在家看肥皂剧,也需要偶尔出去看个电影调剂一下生活。 我认为所谓的节俭,是拿最少的成本尽量去过有品质的生活,而不是过度将就自己,把生活过的平淡无奇。 建议大家在做预算时,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增加一些惊喜预算,遇见想要的东西,遇见喜欢的衣服,遇见想看的电影,适当满足自己,才更加能明白挣钱,攒钱对我们的重要性。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感想。 对于我这种省钱习惯的人,只能偶尔冲动一下刺激自己。目测很难改变。 你们不要羡慕我,应该羡慕我老公,娶到一个这么会过的媳妇。 告诉他,我也很羡慕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