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王阳明(3)父亲那座山

浏览:471 评论:9
2018-5-31 20:33:33 来自生活资讯 来自PC [ 复制链接 ]
王阳明自立志要为万世开太平以后,练习骑射和研习兵书就成为了王阳明的每日必修课,但在父亲王华看来这是不务正业,在父亲出言训斥时,王阳明要么默不作声,事后依旧不改;要么出言反驳,把王华辩驳得无话可说。[size=1.25em]1.十五岁离家考察长城内外
王阳明小时候特别崇拜明代的与前将军,经常跑到于谦祠去瞻仰,曾为于谦写下挽联,“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忠骨,我来何处吊英闲。”,表达自己对偶像的崇拜。

在十五岁时,王阳明决定离家锻炼自己的侠肝义胆,决定私出居庸关,实地考察边塞的风土人情,他走进蒙古包与当地人结交,甚至参加他们的骑马骑射比赛,拔得头筹。一个月的历练之后,王阳明施施然回了家。

在焦急的父亲未开口之时,主动汇报了自己这一个月的经历,充满了兴奋和骄傲,遭到了父亲的一阵臭骂,但王阳明不以为然,心情激动之余晚上做梦梦到了自己参拜伏波将军庙,写下一首《梦中绝句》,体现了王阳明尚武和昂扬的姿态。
[size=1.25em]2.呈递《帝国平安策》
在父亲王华以为王阳明消停之时,王阳明又开始“为万世开太平”的举动,写出一篇《帝国平安策》请父亲代为呈交皇帝,被父亲评价为“老生常谈”后,王阳明丝毫未做反驳,拿回文章修改后,又请求父亲代为呈交。父亲的回答开悟了王阳明:“出发点是好的,你要建功立业,第一需要有政治智慧,第二需要有政知平台。”
[size=1.25em]3.从叛逆少年到仰望父亲
西方曾经有部非常有名的电视剧《成长的烦恼》,其实“成长的烦恼“不光是属于父亲的,也是属于儿子的。

在所有的儿子看来,当爹的只会倚老卖老;

在所有的父亲看来,当儿子的只会逆反,完全不明白父亲对他的苦心。

做父母的总是关心则乱,希望孩子可以稍有一些弯路,殊不知这些弯路其实是人生成长一种必要的财富;

年轻人总是蔑视权贵,而父亲往往就是儿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第一个权威。

而王阳明就是在与父亲的“交战”中,体会到了父亲的不容易,体会到了父亲这座高山的壮美,带有些许的温暖。
[size=1em](1)父亲劝其龙场赴任
在王阳明和宦官作斗争九死一生,逃到南京,父亲王华正就职南京吏部尚书,王华不是劝儿子逃命,而是劝他去龙场赴任,正是在父亲大智慧的指导下,王阳明毅然决然前往龙场驿赴任,这在当时人看来,是觉悟生还的一条死路,而王阳明正是在龙场悟道,开辟了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开启了她作为五百多年来一大完人的人生价值之路。
[size=1em](2)父亲始终陪伴王阳明平负宁王之乱
开始时,宁王朱宸濠密谋十年叛乱,王阳明手上只有一群乌合之众,力量悬殊之大,可见一斑。乡人纷纷劝说隐居的王华离城避乱,但王华却表示虽然我不能上阵杀敌,但我的精神和意志要和儿子在一起。

后来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被朝廷赐封“新建伯”,族宗乡里人人庆贺,唯有父亲王华告诫儿子不要沾沾自喜,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size=1em](3)父亲临终不忘教导儿子遵朝廷之礼
父亲临终告别的那天,朝廷派来赐封“新建伯”的使臣刚好到来,王华回光返照,命王阳明设礼迎接使臣,硬是撑到一切礼节结束才撒手人寰,王阳明命人将朝廷的赐封礼服给父亲穿上,嚎啕大哭导致晕厥,可见父子情深。
[size=1.25em]4.新婚之夜“离家出走”
在王阳明十七岁的时候,王华决定履行承诺,让王阳明与小时候定的娃娃亲诸家小姐成婚,此时的诸老爷子在江西南昌就任,得知此事相当高兴,提出不需聘礼,只要王阳明一个人前往南昌成婚即可。婚礼当晚,王阳明无人可交,无聊之余外出散步,走到“铁柱宫”,发现一老道端坐塌上,向老道求教道教长生之法,两人相谈甚欢,一聊就是一晚上,等到天明王阳明才意识到昨夜是自己的新婚之夜,匆匆赶回诸府,此时的诸府经过一晚上的折腾,已经筋疲力尽,看到王阳明回来,诸养和老爷子才放下心来,自此每天去衙门,总是带着王阳明一同前往,生怕他在走丢了,王阳明在衙门无事可做就练书法,成为明代屈指可数的书法家。

从王阳明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身上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
[size=1em](1)入乎其内的境界
无论学习任何东西,都要有这种境界。一是用脑子想,二是全身心的用心想,三是全身心地着魔,导致王阳明无论学习什么,都能很快上手。
[size=1em](2)精神世界重于物质世界
王阳明连结婚这种事情都能忘记,而执着于与老道谈论古今,说明他为了追求精神世界里的事情,可以放弃物质世界的需求。


全部评论 楼主直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