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拉向钱冲 随着《奇葩大会》第二季最后一期的播出,《奇葩大会》第二季落下了帷幕,看完整个奇葩大会,仿佛跟随主人公们经历了9999种人生。最后一期,四位导师依次做了分享,听完只能感慨一句,导师之所以成为导师,真的是名不虚传啊。 赵又廷一直以来给我的感觉除了有颜值有演技,其他并没有别的,在某一期《奇葩说》做了嘉宾,听到他关于“老婆收入抬高要离婚吗”这个辩题的观点,终于知道了女神高圆圆为什么会嫁给他,思路清晰,言之凿凿,说话得体幽默,展现了极高的情商。 在最后一期奇葩大会的分享上,他对“认怂”的体验,真的是触动了我,“认怂”不是认输,也不是放弃,它是一种很积极的自我认知。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人,面对自己曾经犯过的错,怂了才能有所收获。 马东一直以来的观点角度都特别独特,奇葩说中,在双方交战似乎把所有的观点都表达了以后,他竟然能另辟蹊径,找出一个你从来没有想到的一个点,还说得那么有道理。 最后一期的分享,他剖析了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手机依赖症”,认为你并不是对手机上瘾,而是对交流的自由上瘾,你不必对此心怀愧疚,因为每一种自由,都伴随着羞辱。 两个人面对面地交流,还不如在手机两端相隔万里地交流更自然,更真切,更自由,看起来是一种羞辱,是一种不礼貌,实际上是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不想跟面对面的那个人交流,那就不交流,用手机缓解了尴尬,放松了自我,岂不是一件妙事。 蔡康永老师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娓娓道来的,观点不是那么刁钻,但是听起来总是能感受到他的高情商和会说话,充满火药味的一句话,从他嘴里出来,莫名地让人感觉不到怒气。 这次分享,他说,悲伤是上天设置给我们的一个美好的设计,让我们对富人生,不断地失去。如果没有悲伤等负面情绪存在,一生都是顺遂的,那么当人生中有一点风涌时,我们如何去面对呢? 高晓松老师的分享有两点,不过第一点没听懂,平庸的表达着和漏出破绽的忘我者,两者之间孰优孰劣,真的是不甚明白,也许自己还没到达那个层次吧。 对于大紧老师的第二点分享倒是很赞同,在这个时代,要先行万里路,再从万卷书中选择一部分来读。古人选择看万卷书是因为古时候交通特别不发达,出门靠步行和马车,只能通过万卷书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风土人情。而现在交通发达,一年仅新书出版就有20多万种,你是根本看不过来的。 与其花很多时间读一万本“泡沫”,不如先去“行万里路”,在其中获取的能量密度,是书本无法带给你的。而“行万里路”并不是指一定要有钱才能去旅行,而是真实地去感受这个世界,感受新的体验。 自从第一次看《奇葩说》就深深爱上了这个节目,进而看上了由它引发的《奇葩大会》,很多人的微博我都关注了,看过他们写的文字,但不如听他们的分享体会得更深。 自从关注了东七门的公众号,刘可乐的文章,我是每有必看,字里行间能看出她的性格,但听到她分享自己得过的双相情感障碍症,再去看她的文字,真的特别震撼和心疼,有的时候还能挖掘出她更深层次的表达。 在伊拉克蹲过监狱的北大考古学博士,从他语速缓慢的分享中能感受到他初到监狱的无助和恐惧,也能感受到他离开伊拉克监狱后对奥马尔的感激和想念,他的鲁莽行为曾经引起过众怒,但他的经历也着实让人后怕。 “讨好型人格”的蒋方舟,从小是看着蒋方舟的文字长大的,曾经写过那么多好看的小说,而没想到她居然是这样的蒋方舟。 玩街头篮球的吴悠,戏精牡丹,接受了无数非议的田朴珺,“超级不正经”的清华辅导员毕导,致力于女童保护的孙雪梅,经历颇多的前联合国女官员孔奥,等等,他们这些人的分享,让我体验到了不同的人生。 “奇葩”之所以称为是奇葩,也许是在于他们对于自己的异于常人的表现或行为,抱着一种坚持和执着吧。 来源:米拉向钱冲(微信号:Meara0223) 作者:米拉 声明:版权属于原作者,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